第11部分 (第3/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昌心煩的時候習慣到公司外面的一個花園裡散散步,這天,他照例來到了這個花園,在裡面待了半個小時還是沒有什麼頭緒,他起身打算離開,就在站起來的一剎那,一個詞在腦海中迅速地閃過——花園。
“復星花園”,就這麼定了,復星花園。忙碌了一天,誰不想坐在花園裡好好地休憩一番?誰不想“笑對世間態,醉臥百花園”?
半年之後,這個案名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樓盤從開盤到售罄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是這座針對上海中產階層的“復星花園”,讓郭廣昌在上海地產界猛然崛起。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復地集團從復星花園開始踏上了房產世界的王道樂土,但他們不滿足,去更遠的地方是郭廣昌對理想的規劃。如同黃河之水,從遙遠的天際奔來,一直去往更廣闊的大海。
此後,復地又增加投資了11個房地產專案,不過,復地當時還沒有獲得這些專案的土地使用權證。這11個專案總賬面淨值約為6?1億元。如果計劃能夠實施,復地將賺取更豐厚的利潤。
復地給復星集團賺錢最多,這是集團公認的事實,然而復地在首次赴港上市時卻鎩羽而歸。2003年,復地在滙豐的安排下招股,計劃於3月6日在港交所掛牌,發行4億股籌資10億港元左右,相當於股本擴大後每股有形資產淨值溢價51%~73%。
但在公佈招股結果的前夜,復地卻臨時宣佈推遲上市。郭廣昌解釋說,因為潛在投資者擔心美伊可能開戰,嚴重影響投資氣氛。但同時有訊息稱,復地推遲上市的主因是招股不理想。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復地此次上市失敗的癥結在於:第一,內地房地產“泡沫說”使得機構投資者對認購內地房地產股抱謹慎態度;第二,復地單股定價偏高,考量價值的方式備受質疑;第三,復地在招股書中並沒有闡述清楚上市集資資金所為何用。
面對挫折始終抱有希望是最可貴的品質,不論結果如何,對過程充滿激情是郭廣昌從商的至理名言。
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郭廣昌捲土重來。這一次,復地共發售6億股H股,預計籌資11億~14億港元。其中90%為國際配售,10%公開發售。
不過,復地重新返港上市,招股價較前一次低,而且前一次被市場詬病的土地使用權證問題也基本解決,這令機構性投資者對復地仍有熱情。國際配售部分更是獲得良好反應,並已超額數倍。
至此,復地完成了郭廣昌的初步理想——財富裂變。在過去的10年間,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郭廣昌的財富增長了10 000倍,他本人更是被譽為“上海的蓋茨”。
財富使人變得寬廣,而寬廣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單純開發樓盤所賺得的利潤和寬廣的胸懷相比畢竟是有限的,骨骼清奇、面容清癯的郭廣昌就擁有一顆無限寬廣的心。他稱得上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真正的智者——龍潛深淵,靜候良機,三年不出,出則驚人。
第56節:劫後重生:整合出擊(8)
三起兩落:香港股市揚帆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當一件事情進行得過於順利的時候,不免讓人心生疑竇。從這個意義上說,復地在香港股市經歷的起伏實屬好事多磨。
2002年;復地準備實現第一次IPO。但當時中國電信進行了大規模IPO;結果市場反應並不熱烈。在中國電信被迫推遲計劃之後;復地不願頂風而上;因而推遲招股。
到了2003年;復地在滙豐的安排下再次安排招股;但在公佈招股結果的前夕;復地突然宣佈押後上市。實際的原因是:復地招股很不理想;佔集資額90%的國際配售部分;認購僅得35%;公開招股部分的認購也只有70%~80%。認購倍數嚴重不足;令上海復地在2003年3月3日宣佈停止招股行動。
2004年1月;復地再次啟動了上市計劃;這是它兩年內第三次整裝上陣。這一次復地的保薦人也已由滙豐轉為摩根斯坦利。
最終,復地於2004年1月30日中午完成招股;並於2月6日在港交所掛牌。這也是春節後港交所第一隻上市新股。
歷經三年,復地終成正果。但郭廣昌對此說並不贊同,因為在他眼裡,復地剛剛揚帆起航。
2004年房產商:復地第一
10年日夜兼程,10年地產風雲,從1994年8月開始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到2004年郭廣昌當選年度經濟人物,10年間,曾經的書生意氣變得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