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他還主動提出要當漢朝的女婿。
對於漢元帝來說,這易如反掌,不過是再加送一個假公主而已。
在封建王朝,皇帝的女兒雖然遠不及兒子重要,但也是皇帝手中價值極高的籌碼,要用於和朝中重臣及關鍵人物的聯姻,不能輕易出手。再則,把兒女嫁到生活艱苦、習俗迥異的番邦,當爹媽的也有些不捨。所以,一般和親時選的都是皇室宗親家的女子,但是選得次數一多,也有難度了。漢文帝時為跟匈奴套近乎,曾經送過一名王室女子去和親,單于要與其成婚時,居然遭到了女子的謝絕。皇帝的使者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才逼其就範。這次,漢元帝連皇室宗親家的女兒都不考慮了,直接讓人在後宮裡找,反正那裡有的是女人。
給呼韓邪單于選配偶的過程,《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稍微詳細一點。漢元帝要送五個宮女給呼韓邪單于,王昭君聞訊後,“乃請掖庭令求行”。這就是說,王昭君是主動要求“支邊”的。她不願意待在漢宮的原因,就是因為入宮以來始終睡冷板床,自感悲傷,心存怨氣。
在為呼韓邪組織的送行宴會上,漢元帝把這五個女子叫了出來,做形體展示。據《後漢書·南匈奴傳》描寫,王昭君的表現是“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漢元帝看後大為驚訝,他不知後宮中居然有如此動人的佳麗,於是想改主意,把王昭君留下自己享用,但這樣一來又失信於呼韓邪。最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漢元帝還是以政治為上,以大局為重,犧牲個人利益,把王昭君送給了呼韓邪。
王昭君主動“支邊”的壯舉沒有打動漢元帝,反而是自己的美貌征服了他,這本身就挺可悲。試想,如果漢元帝聽到王昭君主動請纓的感人事蹟後,動一下政治頭腦,把王昭君樹成一個典型人物,接見她一下,還會有失去王昭君的懊惱嗎?漢元帝最後的不得不講政治,恰恰是他平時不講政治的回報。
正是因為漢元帝的後悔,後人才演繹出他要徹查王昭君為何深居後宮的原因,結果發現這位人才長期不能被發現使用,是畫師搞的鬼,他於是下令將包括毛延壽在內的畫師一律處死。從此,漢元帝再挑女人,只憑自己的眼力,不信那些藝術“寫真集”了。
如果按照《後漢書》的說法,漢元帝送給呼韓邪的女人是五個,但成書在它之前的《漢書》卻說只送了王昭君一人。而且,那四個女人的下落,任何史書都沒記載。所以,很可能是漢元帝原本想送五個宮女,但呼韓邪只挑中了王昭君一人。由此看來,王昭君至少在容貌上,的確是不錯的。
肩負胡漢和親重任的昭君出塞了。她騎著一匹駿馬,懷抱一把琵琶,身披一件斗篷,這其實是唐朝詩人為王昭君塑造的定妝照,真實的情況肯定沒有這麼浪漫。這支迎親兼送親的隊伍歷時一年多,於次年初夏才到達漠北呼韓邪單于的基地。
王昭君被封為“寧胡閼氏”,意即給匈奴帶來安寧的王后。一年後,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下一子,名伊屠智伢(音“牙”)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由於呼韓邪年齡比王昭君大得多,在生下這個孩子不久,呼韓邪便去世了,這年王昭君僅二十二三歲。
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的風俗,呼韓邪與前妻生的長子要娶王昭君,王昭君不肯,寫信給當時的漢成帝,請求歸漢。這時她來漠北不過兩年多,肯定是有了悔意,偽託她的名字而成的《昭君怨》一詩,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情緒。所謂不肯嫁給老單于的兒子,不過是個藉口。
但漢成帝出於政治考慮,讓王昭君尊重匈奴習俗。王昭君只得聽命,後來她與這個新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年出頭,這個丈夫也死了,昭君自此寡居。又一年後,三十多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這位出生於長江三峽之畔的漢家女子,最後被厚葬於北方的大漠荒原(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她的墓冢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當我們今天分析昭君出塞的動機時,常常愛從政治角度去拔高她的思想覺悟。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王昭君成長的環境對她性格的影響。我敢說,中原的女子不會自請和親,江浙的女子也不會自願出塞,只有被長江水日夜激盪過的王昭君,才會有這等剛烈、倔強又有些任性的性格,她因此獲得了榮譽,也承受著淒涼。
昭君為什麼要出塞(3)
昭君出塞,使中原與匈奴維持了長達五十年的和平局面,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所以後人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