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交惡到和好如初的過程,但卻缺乏這種轉變的心理依據。所以,武姜更值得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而不僅是歷史學家好好研究。
武姜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武公的妻子,也是當時小諸侯國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但我以為這非常重要。我在談褒姒的文章裡說過,當時的天子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立她為後,把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都給廢了,而這申後也是申侯的女兒,就是說武姜與申後是姐妹。申後不甘自己被冷落,帶著兒子跑回孃家,鼓動自己父親申侯造反。申侯果然聯合幾個諸侯把天子周幽王推翻,廢太子宜臼被擁戴繼位,稱周平王。就這樣,武姜重新成為當今太后的妹妹和當朝天子的大姨媽。
從申家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這家人的確有性格!女兒不向命運低頭,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前程,不惜宰了老公。老子為了替女兒和外孫出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下犯上。這種不落俗套的家風,無疑也使武姜的性格變得很怪異。
公元前757年,武姜當上天子大姨媽十四年後,她與鄭武公的愛情有了結晶。不過武姜沒有認真學習太任的胎教理論,這次生產很不順利,孩子不是頭朝下出生而是腿先伸了出來,按今天的話就是難產。不要說在那個年代,就是放到現在,難產也是危及母子生命的大問題。那時沒有剖腹產手術,武姜不知道用什麼辦法,終於把孩子生了下來,但這過程一定非常之痛苦。所以這個孩子被取名寤(音“誤”)生,古文“寤”通“牾”,是不順的意思。後世認為武姜給孩子取這個帶有汙辱性的名字,就說明她很不喜歡這個兒子,其實未必。比如舜的原名重華(兩個瞳孔)、周的創始人取名棄(就是棄嬰),也都很“賤”。那時候的人給孩子取名字沒什麼講究,與現在的拴柱、大頭、狗剩兒無異,倒是死後的諡號很隆重、講究。
但據史書記載,武姜的確是不喜歡這個孩子,原因就是難產(見《左傳》: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寤生,遂惡之)。我一直對這個理由存疑,因為這有悖常理。按照一般的理解,這對母子經歷了生死磨難,平安闖過鬼門關,彼此之間的感情應該更深才對,為什麼武姜不喜歡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呢?如果真按史書所講,是因為“驚姜氏”,那這武姜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也太自私了。考慮到武姜家族處處為己的行事作風,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但很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那就是寤生的確不那麼令人喜歡。從以後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點。
寤生三歲時,武姜與鄭武公的愛情第二次結晶。頭胎的不順估計給武姜很多實用的胎教知識,這次生產很順利,孩子被取名段。史書稱武姜喜歡這個兒子,原因是“段生易”。天下的父母豈有按孩子出生的難易來決定喜歡程度的!這左丘明先生的確可能是盲人。家裡子女多,父母寵愛最小的是人之常情,不需要什麼理由的。
問題出在公元前744年。這一年鄭武公病重,武姜對病危的丈夫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要求,要把小兒子段立為太子。這公然違背了“立長”的禮制,武公當然沒有答應。同年,武公病逝,寤生繼位,被稱為鄭莊公。
這件事是武姜命運的轉折點。我甚至認為,《左傳》《史記》所言武姜從一開始就喜歡小兒子段、不喜歡大兒子寤生,都是從這件事推論出來的。那麼,武姜為什麼膽敢違反祖制,提出這個非分的要求呢?或者說,同是親生兒子,她為什麼想廢長立幼呢?
我們算一下兩個兄弟的年紀,這一年寤生十三歲,古人早熟,這個年紀是可以當成人看待了。而他的弟弟段只有十歲,算是青少年。對於武姜來說,兩個兒子都是從自己肚子裡爬出來的,不過是一個快點、一個慢點,誰當國君對她的榮辱沒有多大關係,她都是王太后。與其說她不喜歡寤生,不如說她不放心寤生。她覺得寤生會對弟弟段構成某種危害,而段如果繼位,則不會有這種危險。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母子為何成仇人(2)
武姜以她女人兼母親的特殊敏感,意識到了某種不妙。
武姜沒有替小兒子段謀得王位,鄭莊公寤生繼位後,她又替段請求一塊叫“制”的封地。制又叫虎牢,是險峻的戰略要地,原屬東虢(音“國”)國,這個小國後被鄭武公滅掉。由於東虢國君虢叔死於制,莊公以此為藉口回絕了母親武姜的要求,但答應要別的什麼地方都可以。武姜就退而求其次,為小兒子段請得了“京”這個大城為封邑。
後世以此作為武姜和段陰謀篡權、要搞掉鄭莊公的鐵證,其實未必。她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