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4/4頁)
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業部門表現搶眼,但他們在印度的農業改進上投入卻很少。20世紀60年代,印度的生育率開始下降前,霍亂、天花和瘧疾的消失延長了印度人的壽命,增加的人口消耗掉了20世紀50年代的所有經濟增長。為了應對僧多粥少的新馬爾薩斯危機,西方援助組織開始摸索避免饑荒的速成方案。
美國新政前的農業部長亨利華萊士(HenryWallace)說服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從拉丁美洲開始救助饑民。洛克菲勒基金會參與了進來,在墨西哥建立了國際玉米和小麥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MaizeandWheatImprovement,簡稱ICMW),在菲律賓建立了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簡稱IRRI)。他們依靠遺傳學家的技能開發出了新品種的水稻、小麥和玉米,這些新品種的作物可以施新肥料,種植期也短,而且植株粗壯的莖能承托起更重的穗子。諾曼博洛格(NormanBorlaug)和華萊士一樣,是一名來自愛荷華州農場的男孩,他在提高小麥和玉米產量方面實踐經驗豐富,他因改良的新品系的小麥和水稻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從1963年開始,福特、洛克菲勒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