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漸破壞了基於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提升的功績。
新獨立的印度雖然有民主的開端,但在1947年,它還是歷經了一場印度教和穆斯林人口的血腥分離。大暴力致使穆斯林人口大批離去,他們從印度搬去了巴基斯坦,再去到孟加拉國。但這次分離並不徹底。今天,居住在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數量仍排世界第三,所以像2008年孟買恐怖襲擊這樣的暴力衝突時有發生。一些專家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得不錯,就匆忙下結論,說威權主義和資本主義可以友好相處。他們說,共產黨的鐵腕保證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平穩過渡。而在印度,黨派政治總是做無用功,干擾了局勢的穩定。另一些人急忙指出了民主帶來的優越環境,不過,印度的政治還遠遠達不到令人欽佩的地步。2008年,印度議會的522名議員中,120人面臨著刑事指控。
強大的國大黨自獨立以來一直統治著印度,現在它必須把脆弱的聯盟聯合起來,才能實現完全的統治。因為印度議會會議喧鬧且難以駕馭,所以亟須改革的切膚之痛越來越明顯。更有趣的問題或許是資本主義是否具有力量創造潮流,把發展中國家更多地推向參與式的民主政治。這些力量可能是私人決策、更順暢的市場溝通、創新的推廣以及消費者口味的滿足。中國臺灣和韓國都從威權政治走向了民主。新加坡是這一命題絕好的試驗,因為它的法律很嚴厲,經濟進步又很明顯。
第42節印度的現代主義者
印度的現代主義者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Singh)是該國新繁榮的建築師,1991年,辛格成為印度的財政部長,他開始指導印度經濟朝著新方向航行。辛格是錫克教教徒,他利用嚴重的金融危機剝離了印度經濟的社會主義成分。他使公眾公司私有化,邀請外國投資,並且刺激進出口。最重要的是,他廢除了許可證制度(LicenseRaj),這個精心設計的制度使企業在繁文縟節裡摸爬滾打了幾十年。1947年,潘迪特尼赫魯開始實行許可證制度,他設立了規劃委員會,負責透過蘇聯式的五年計劃來管理經濟。2004年,辛格成為印度總理。他雖然是溫和的知識分子,但在工人階級中也建立了權力基礎,這些工人和農村地區大部分失業的貧困人群是有區別的。。tenluo
大多數美國人注意到全球市場中的印度,是因為他們打電話向電腦公司尋求技術支援時,總會聽到帶有英式口音的印度聲調。20世紀90年代,美國公司抓住這個機會,把它們的客戶服務外包給了印度,因為印度有龐大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人口,他們會講英語,工資又低。美國和英國的銀行還外包了它們的行政工作。服務外包有別於把工廠遷往有廉價勞動力的地方,它始於20年前,從那時起,紐約城市銀行把他們的日常交易記錄航空郵寄到愛爾蘭,那裡另一群受過良好教育、講英語又低薪的工人將這些記錄處理完後再迅速寄回。因為美國公司把它們的“後臺”工作發派給了印度,所以歐洲公司的數字運算和簿記工作只能指望東歐國家了。而現在的新動向是,印度的支援專家開始僱用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幫助他們爭奪高階的技術服務工作。印度人想沿著白領階梯向上攀爬。
這些呼叫中心對於印度的價值可以從這些工作在印度經濟服務領域中的優勢中獲知。在印度,農民數量穩步減少到了人口的24%,同時,服務業從業人員的人口占比增長到了50%。相比之下,中國產業工人在總人口中的佔比近50%,是實實在在的世界工廠。每個國家都找到了自己在全球市場上的比較優勢。而它們對高等教育的投資恰好反映了這種差異。中國只有1%的人有大專以上的學歷,而印度這個比例是3%,這對於想成為世界領導者的國家來說都極其的低。這兩個國家人才流失的現象非常嚴重,因為一批有才華的年輕人在國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印度培育了大批的軟體工程師,其中很多都移民去了美國。隨著國內經濟明顯地繁榮和發展,一部人會回國投身於偉大的國家建設,開始構建與本國曆史相當的經濟。而且他們常常能帶回新技能和新資本。
印度11億人口中,有2/3生活在農村地區,不過和中國一樣,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在農村工廠工作。20世紀70、80年代,亞洲的農業生產發生了鉅變,但仍有1/4的人口,約2。15億人生活在喪失體面的貧困中。從不同的角度來看,65%的印度人依靠農業生活,但他們對印度GDP的貢獻還不到18%。和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一樣,因為獨立,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一直在加快。儘管英國人自己的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