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靈上的創傷對人們的行為引起重大影響的這一情感創傷理論,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895年《歇斯底里研究》中展示的安娜·歐的事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人們在經歷了某一事件之後,在精神內部會形成一種幻想,其內容因人而異,因現存的經驗而異。並且,原來的創傷記憶會被壓抑並沉入至無意識的深層,維持著在沉入狀態下形成的幻想與無形的連貫性,以此維持在幻想下形成的症狀。
我們從外觀上可以看到的是症狀,但是創造它並維持它的是被壓抑沉入深層的創傷記憶。因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主張,要透過包含自由聯想的精神分析性治療,把隱藏在無意識中的創傷記憶的實體引入意識的表面,要經歷與現實意識的記憶同化的過程。總而言之,只有實現“無意識的意識化”,症狀才能消失。
不管別人提出多麼不合理的要求,他們都會笑著回答:“那當然。對啊。一定會那麼做的。”然後唯命是從地去做吩咐給他的事情。雖然指使他做事,但是我們不會心存感激,反而總是懷著輕蔑的態度。但是,在提出超過期望值的要求時,又有誰看不出他臉上的肌肉出現那片刻的緊繃呢?那麼,往後在提出無理的要求之前,人們就要三思而後行。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過,強烈的否定裡隱藏著更為強烈的肯定的可能性很高。在好好先生的深層心理中,隱藏著很強烈的攻擊性。
。 想看書來
個性化的追求與隱藏
對人的社會化影響最大的是文化。在相同的文化圈中成長的人,他們的性格與社會行動相似,甚至連生理特徵也類似。經驗文化的相同,加速了社會化的程序,人們也從中得到了安定感。就如魚兒成群地遨遊在海洋中,鳥兒本能地飛往北方一樣,人天生就有觀察並熟悉文化特徵的本能。毫無疑問,現代人只有在自己所屬的社會中做出適當的行為,才不會被人們疏遠,可以得到所屬的集體提供的安定感。並且,一個人不足的部分,可以透過其他構成人員的互補來得到填充。
社會化與個人的生存緊緊相連,就因如此,人們雖然感到凡事都跟隨社會的步調會稍微不便,但人們依然在學習更大集體的文化,並將其吸納進自身,同時還不斷與他人進行比較,認識彼此的差距,努力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人們反覆這兩個過程,實現社會性安定感和個人整體性的均衡,變成“真自我(true self)”。
心理分析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說:“我們的生活產生於不滅的無限世界闖入有限世界,並且,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志向的不斷成熟,促使了個性化的出現。”這強調了個性化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把個性化與個人主義混為一談,若是以個人主義明確自己的佔有份額不屬於個性化,那麼個人主義氣質反而會妨礙個人的社會實現。
相反,個性在確信自己與他人有所不同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實現。個性是個人的整體的形象,是實現自我的過程。人們在形成各自的個性時,可以徹底實現在整體劃一化的集體中絕對得不到的在質量上成熟的社會。
在那種意義上,我們在咖啡專賣店或餐廳點餐時,應該體諒每個人不同的,且稍顯複雜的個性行為。這個不應該當成是自私的、個人主義的,而是要理解成為個性化的養成而做的小小努力。
當然,利用屬於自己的食譜和選單打造屬於自己愛好的行為,既耗費精力,也耗費時間。因此,偶爾喝一杯具有同質性和信賴度的即溶咖啡,承認個性尊重的必要性,為了與它相連的整體劃一性和同質性帶來的安定感、快捷以及經濟性的誘惑,形成微妙的均衡而努力。
新的老齡時代的到來(1)
在過去,各國的人口總數中,老人一般都佔據著少數,因此他們比現今的老人們享有著更多來自於後代的尊敬,享受著長幼有序的長者優待。但是隨著壽命的延長,人口的老齡化情況已經變得十分嚴重。現在,一些老人們不但沒能享有過去曾有的尊敬,反倒被社會和年輕人所疏遠。觀察他們的生存方式我們就可以知道,如今的社會老齡化現象,將成為十年後的老年人群的反面教材。
老年人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思維的變通性明顯下降,他們抱殘守缺,因循守舊,容易封閉於陳舊的意識框架中。
不知從何時開始,那些自認頭腦敏捷、判斷事情果斷迅速的人,開始討厭時代的變遷。他們的剛愎自用表現在對他人所提意見的排斥,他們也不會讓自己去適應變化的社會,而是要固守當下的狀態。當然,他們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