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真性情的文人,李煜對徐鉉總是抱著那麼一層希望和寄託,但徐鉉是怎樣的人,誰給他恩惠他就跟誰,勢力在哪邊他就倒向誰。一個失勢的舊主,去見他一面已是給了很大面子了。當然他也知道,回去後趙光義肯定要問自己這次會見的情況,徐鉉是何等的聰明人,他知道,絕不能隱瞞,隱瞞了半點,新主趙光義就會對自己起疑心,是不是又和舊主謀劃什麼呢?反過來說,他也沒必要隱瞞,後主早已失勢,用不到為他扛著什麼。至於氣節,這不是他所想的,並且早已在答應北宋皇帝願意出仕時丟了。徐鉉把與李煜會面的細節原原本本告訴了趙光義,趙光義聽說李煜現在還在唸念不忘曾經錯殺了忠臣,難道還有復國之心?氣得他吹鬍子瞪眼,心裡面更加懷恨在心。
五
春天到了,汴梁城裡雖然不象江南一樣綠草如茵,百花爭奇,不象江南那樣連空氣裡都流露著沁人心脾的氣息。這裡的春天有些乾燥,有些壓抑,見不到萌發出的希望。江南這個時候,春雨已經綿綿,芭蕉葉子和竹林都被雨水浸潤了,江南的萬物在春雨中總能見出它們復甦的情形,而這裡,好象什麼都象在隆冬中沉睡著,不想醒來。天也總是灰濛濛的,李後主每天起床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推開窗子,這些窗子的式樣和南唐宮殿中的差不多,這也是讓李後主每次產生錯覺的原因,他總是希望推開窗子能看見自己御花園內滴雨的芭蕉樹,能看見那些嶙峋的太湖石,以及那幾棵讓人懷念的老古槐樹,能聞到撲窗而來的四月江南的味道。而這裡的窗外,除了那一院落紅,什麼都看不見。 。 想看書來
一江春水東流去(10)
江南也有這樣的落紅,但江南散落在草間的花瓣是那麼的輕柔嬌豔,象那些整天陪伴在自己身邊無憂無慮的宮女一般。後主覺得每一片花瓣就像是一個宮女,純潔而無暇。還記得去年冬天,自己剛辭廟北行時的情景,這些宮女們都哭成了一片。後主當時知道,他這一去,這些天真的宮女確實真只如隨風散去的落紅了,誰還會來保護她們,而她們的心聲又將去訴給誰聽。
物事人非,江南的花早已開了,他多麼想回去看一看,乘著這些花還沒凋謝。可趙光義是不會讓他走出汴梁城的,後主想到這,無奈地走到了院中,憐惜地拾起一些花瓣: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最大的痛莫過於無人傾訴,後主在詞裡找到了寄託。人生長恨水長東,後主怎能不恨,恨自己,恨臣屬,也恨天運,但這一切又能算什麼,江水仍是東流而去,恨什麼都無濟於事。他的心是無奈的,也碎了,碎得那麼寧靜那麼悲涼。他只是個徹頭徹尾的文人,並不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那吐露的怨恨也那麼悽美。不過,這又何止是他李煜一個人的恨呢,這種恨是永恆的人生之痛,只不過後主身為帝王,總是站在這恨與痛的風口浪尖上罷了。所以他的恨也更是種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懷念,對故國,對江南,對無常的世事,也對無奈的人生。
秋天漸深,月涼如水,白天秋蟬衰弱的殘聲已退去,這裡寧靜得有些落寞。後主難以入睡,他已習慣於深夜獨坐在院子中,看天上的明月,他突然想起一夜興起時曾與舊臣一同去江邊看明月的情景,如今明月依舊,而物事人非,他不自覺地想起了張若虛的那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望相似。”,南唐的故人啊,還有那些南唐樸實的子民,這時你們在江邊抬頭望起明月的時候,可曾惦念起你們曾經的國主,落拓的國主?後主這樣想著,他是想江南了,也想他的百姓,他徹夜難眠,秋風吹過,涼意襲人。夜深人靜,後主隱約聽見遠處傳來一聲聲打砧石的聲響,他知道,這是汴梁農家的婦人在月下搗衣呢,那有節奏的聲響此起彼伏,又隱隱約約,象美妙的音樂一樣。後主反到有些羨慕起這些農家百姓起來,看,日出而作,日落搗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多麼愜意。他們也不要經歷自己這樣人生的大悲喜,不要和自己心愛的人生離死別,也不要承受這麼多屈辱,雖然那搗衣聲在夜的寂靜中顯得有些淒涼,像是閨中的婦人夜深不寐,目含愁情地在等著他的夫君歸家,可這也是充滿希望和幸福的等待,而後主此時身陷家國之痛中,看不見任何希望。他越想心裡越煩躁,夜已三更,李後主再也不能入眠了,寫下了這首《搗練子令》詞:“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直至更深漏盡,李煜才回到房中休息。
有的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