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智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s:昨天電腦出了點兒問題,現在是用我老婆的電腦碼字,明天會補上的……
………………………………………………………………………………
日本,大阪。
大阪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是西日本的大都市,其重要性次於首都東京(此時橫濱還沒發展起來)。
“大阪”在古代多稱為“大坂”,自奈良時代開始,大阪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作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為旺盛的商業都市。
從19世紀末期開始,隨著重工業和紡織工業的發展,大阪逐漸由一座商業城市變為工廠林立的工業城市。在中日癸丑戰爭後期,這座城市被列為重點打擊目標,因為它距離大陸比東京更近些,不僅僅是飛艇,就連從朝鮮起飛的重型轟炸機也能夠得著。因此它收到了不少來自中國的“手信”,從榴霰彈到燃燒彈,從50公斤級到500公斤級都有。
當地80%的工廠在空襲中被摧毀,明治維新後幾十年的成果化為廢墟。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久之後一戰爆發,被折騰得只剩下半條命的日本居然藉著這個好機會又發展起來了。
被二德子逼得急眼了的英法為了拉日本當炮灰,大大出了把血,不但免除大部分債務,還先後提供了四億英鎊的無息貸款,約合五千萬英鎊的“無償援助”(其實是賣命錢),以及上億英鎊的勞務費(勞工和特種服務的薪酬)。錢都還好說,最重要的是,英法為了日本給力些,向日本開放了很多重要技術,提供了大量資料,如造船、金屬冶煉和熱處理、發動機等等技術,還向日本出售或援助了大量的機床和生產機器(有些是找美國轉賣)。
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之下,日本工業不但迅速恢復,反倒比起之前更加進步了。以前日本人沒經驗,工業佈局很多不合理之處,裝置和技術也不怎麼樣。另外除了少數幾家重點企業,大多數企業的規模都不大,多是以家庭式小作坊為主。現在這些舊工廠被中國炸掉之後,他們反而可以將精力投入到新型工廠的建設中。再加上在義大利狠狠撈了一把,日本工業在一戰中快速膨脹起來,其工業實力已經大大超過了原時空的歷史同期。
而大阪這座工業重鎮也在一戰的春風中重新恢復並更加繁華了。
但是,這種繁華似乎也僅僅是停留在某一層面上,儘管日本的經濟狀態原時空的歷史同期更好,而且還獲得了摩杉(莫三比克)這塊兩倍於日本本土的新領土,但是日本的社會矛盾卻並沒有因為這些原因而緩解。
按照這些權貴們的說法,只要日本能在戰爭得到好處,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了。正是因為上層權貴們的忽悠和鼓吹,日本的廣大底層平民才會那麼心甘情願的為這場戰爭賣身賣肉加賣命。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要說好處日本是肯定拿了不少,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中,恐怕也就是中美日三家稱得上贏家。日本得到的好處,也就是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但是很遺憾的是,這些戰爭紅利全都被權貴們吞了,底層屁民們毛都沒得到一根。
日本是一個壟斷資本主義和封建制度殘餘相結合的國家。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從明治維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每逢一次戰爭,日本的壟斷資本主義就獲得一次飛躍的發展。日本權貴豪門就是這樣靠戰爭喂肥的,他們的財富都是沾滿著血汙的。
國內工業的極大部分掌握在極少數大壟斷資本家手裡。例如: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大財閥,在日本經濟生活中起著很大的支配作用。在另一方面,農村中地主佔有全國一半左右的土地,而70%的農民沒有一點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成為日本農村中階級對立的一個尖銳對比。日本地主向農民徵收地租,採用最落後的實物地租形式。不論豐年或歉收,農民要把全年收穫的一半甚至3/4向地主繳租。由於地租高昂,加上生產技術落後,日本農民通常只能向地主租入小塊土地進行耕種。其結果是日本農業生產力得不到發展,廣大農民群眾不能不長期掙扎於飢餓線上
這種殘酷的剝削在城市工業中也同樣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例如:在工廠裡還保留有實物工資和以勞役償還債務的制度;對女工和童工的殘酷剝削,更是資本家降低成本、獲取高額利潤的主要手段。尤其殘酷的是在工業中廣泛地採用奴役性的包工制。
這種包工制的辦法就是資本家在農村裡招募窮苦人家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