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2頁)
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索明瞭於心,往往是書中筆下所及,我隨之跟蹤而去。
我隨歷史去豐縣沛縣,尋訪漢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我去芒碭山懷古,連通了古今的武裝割據。我又隨歷史去臨潼始皇陵,哀泣亡秦的骨肉至親;我遠望馳道深入阿房,感慨秦帝國興起之暴,瓦解之急。當我行走在渭水驪山之間時,復活的兵馬俑軍團就在我的眼前,雲水濛濛中,為我重演一場史書失載的大戰。亡秦之戰,決定於鉅鹿。我隨歷史渡漳水,用屈原《九歌》悼念秦軍陣亡將士,在感嘆秦楚融和的瞬間,彷彿聽到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終章,聖潔美麗的歡樂女神,在呼喚人類和平。河南是中原文明的核心地,我曾經多次經過,卻從來沒有停留。我隨歷史去陳留、開封,當我憑弔了信陵君的故宅,步步進入黃河中下游文明的深層時,我在失而復得的文明程序中感受到人類歷史的頑強和堅忍。
我是歷史的行者,當我行走在歷史當中時,歷史就復活在我的心中。我將復活的歷史停留於紙上,筆錄寫成本書。
感謝辭
本書的出版,首先要感謝“象牙塔”網站和站主陳爽先生。
我寫作本書,完全是出於個人意願的新嘗試,從形式到內容,皆自放於經院式學問主流之外。寫成以後,難以歸屬,有幸得到陳爽先生首肯,在“象牙塔”上刊出,得到世人的認可,不至於埋沒了我那些不入流的奇思怪想。陳爽先生,基於個人之喜愛,以個人之力營造一塊古代史的學術園地,在當今物慾橫流的世界裡,當是何等的一種境界,我深沉地感受到一種文化的定力和歷史精神的凝聚。
今天,借本書出版之機,在感嘆網際網路為個性化的表現、為知識的自由傳遞提供了廣闊天地之同時,也想到我等受惠於“象牙塔”的同好學人,又當如何感謝陳爽先生,又當如何支援“象牙塔”的長存,怕也是一樁時刻要放在心上的事情。
本書的出版,也要感謝中華書局和兩位傑出的編輯徐衛東先生和宋志軍先生。本書第一章初稿在“象牙塔”刊出,是在2005年11月25日, 30日收到徐衛東先生的來信,表示中華願意出版全書。中華書局在出版業界堪稱國學第一門戶,多年來以厚重嚴謹著稱,小書是新派的試作,中華竟能反應如此之快,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接觸之下,徐宋兩位先生不但已經據網上的短文認同了小書的嘗試,而且前瞻性地測定了小書的前景,這種職業性的銳敏眼光,促成我在多種選擇中敲定了中華。
在以後的過程中,徐衛東先生為小書的出版可謂是殫精竭慮,那種精心製作好書的專注和熱情,那種厚實行家的職業精神,不僅使我放心,也使我感動。本書由深入到淺出的諸多建議,復活歷史的概念定位,書名章節的反覆磨練打造,多出于徐宋兩位先生和編輯室之苦心,這些都是我不能不一一申明和一一致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