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新擴張。因此,這一行動必然更加激化日本同英美之間的矛盾。日本對印支南北和泰國的控制,對於當時東亞局勢無疑是一個十分巨大的衝擊。
(三)南進戰略的確立與日、美會談破裂
日本的北進或南進,始終是日本最重大的戰略抉擇。日本原定的世界戰略是,先滅亡中國,取得有利的戰略態勢和充足的人力物力資源,爾後乘勢席捲南北。然而,侵略者第一步就觸到黴頭。日本在侵華戰爭陷入僵局的條件之下,為擺脫戰略困境,一直窺伺著有利的南北進時機,以求在新冒險中找到出路。
在德蘇戰爭爆發之際,北進論確曾高漲一時,它要求配合德國立即進攻蘇聯,在獲取對蘇作戰勝利之後再轉南方,外相松岡和陸相東條是北進論的代表性人物。但海軍和陸軍方面相當一部分人員強調首先南進。而關東軍的報告則強調:“對蘇行使武力需要相應的準備時間,實際上難於過早和過急地加以實施。”這兩種意見的折衷,就是日軍的“熟柿攻擊政策”的確定。
它顯示了日軍願望強烈卻又無力北進的困境。其後,隨著德蘇戰爭局勢的明朗化,南進論日益佔據上風,並終於得到了最後的確立。
日本的侵華戰爭及其在東方的擴張,決定了日本同美英兩大國的矛盾衝突難以緩解。但日本要在侵華作戰的同時展開對美英之戰,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國家力量都是難以承受的。因而,日本決定推行分離美英戰略,即趁英國受制於歐戰的形勢,劫掠英法等國在遠東的利益,另與美國談判,努力避免對美戰爭。
1940年11月9日,日本任命同羅斯福有私交的海軍上將野村吉三郎為駐美大使。
1941年2、3月間先後派出近衛的好友、產業組合中央金庫理事井川忠雄和陸軍省軍事科長巖畔豪雄赴美進行會談。雙方商定了《日美諒解方案》,其基本內容:
(1)日本政府宣告,三國同盟是防禦性組織,而且,以此同盟為依據之軍事義務,僅當德國遭受現未參加歐洲戰爭國家的攻擊時始得履行之;
(2)根據日中之間的協定,日軍撤出中國,尊重中國的獨立,不要求賠償,蔣政權和汪政權合併,承認滿洲國等。在這些條件下,美國勸告蔣政權實行和平;
(3)日美間進行通商和金融合作;
(4)美國協助日本獲得必需物資;
(5)謀求太平洋的政治安定,等等。
美國政府希望同日本保持和平關係,同意上述方案作為談判的基礎,但同時由國務卿赫爾向日本提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四條原則:
(1)保證領土完整和尊重主權;
(2)不干涉內政;
(3)機會均等;
4)維持太平洋的現狀。'〔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671頁。'
4月18日,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就日美會談事宜進行了初步的研究、4月22日,訪歐並締結了日蘇中立條約的松岡回國,對日美會談的開展情況大為不滿,它與松岡的四國同盟構想大相徑庭。於是松岡重新提出了更為強硬的三條原則:
(1)有助於結束日中戰爭,即讓美國不再插手中國:
(2)不與三國同盟條約相牴觸;
(3)遵守對德國的國際信義。
據此擬出修正案,在5月3日的聯席會議上透過。5月12日野村大使正式將《建議草案》交給赫爾國務卿,該案要求美國承從日本的“共榮圈”,協助日本在東南亞獲得所需資源。承認近衛之原則等,實質要求美國承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及其對東南亞的擴張,等等。6月21日,美國對日本作出綜合正式答覆。關於三國同盟、中日關係以及南方問題的看法同日本的要求相去甚遠,並同時表示松岡等親德意軸心派是日美關係的障礙。德蘇戰爭爆發後、日本軍政當局繼續審查討論美國的建議,松岡堅持同德國協調步伐,鼓吹立即向北進攻蘇聯,拒絕美國的建議,並於7月14日訓令駐美使官拒絕美國議案,於是,松岡同近衛首相、野村大使的關係惡化。7月16日,近衛內閣總辭職,18日第三屆近衛內閣上臺,外相由海軍上將豐田貞次郎出任。這樣,日本終於以內閣辭職方式,罷免了親德意派的松岡外相。
日本的南進戰略佔據上風。7月23日,發市命令進入法屬印支南部,至30日完成這一侵入,邁出向南擴張的又一重大步驟。同時又全力拉攏美國,企圖透過繼續談判而得到美國的讓步,8月7日,近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