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鄉”活動。“清鄉”,表面以汪偽政權及偽軍為主,一切行政、治安、經濟方面,多由汪偽方面出面,而實以日軍武力配合與推動。日偽特別重視所謂”政治清鄉”,提出所謂“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口號。日偽在華中進行的“清鄉”計劃周密,準備充分。“清鄉”前,首先在政治上實行動員,進行各種欺騙宣傳,以擴大“清鄉”的影響,動搖抗日軍民反“清鄉”的決心;在組織上,訓練特務、行政、警察、保甲、宣傳、稅收等各種專門的“清鄉”人員,並在一些城市中進行“清鄉”演習;在軍事上,調集強大兵力,在“清鄉”區外圍地區增設據點,築碉堡、修公路,以河流、公路、鐵路為依託構成大包圍圈,封鎖、隔絕“清鄉’區與外界的聯絡。
日偽“清鄉”的種類繁多,其一曰“軍事清鄉”,以強大的兵力尋找新四軍主力決戰,對根據地人民進行血腥鎮壓;二曰“政治清鄉”,重點是摧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其他抗戰組織、團體,建立日偽保甲制度,嚴查居民及行人;三曰“經濟清鄉”,抽田畝捐,整理賦稅,統制貨物進出,嚴格控制經濟;四曰“思想清鄉”,宣傳“大東亞新秩序”和“中日親善”,推行奴化教育,提倡復古讀經,以封建迷信、頹廢文學麻醉廣大群眾。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在1941年2月17日下達的《昭和十六年以後現地長期戰政略指導》中提出,對政治上與軍事上的重要地區,應確立高度的治安。隨著地方的安定和實力的加強,逐步將治安與行政交汪政權管理,做為基礎地盤。為此,先從長江下游的小地區開始,取得成績後逐步擴大。
根據這一方針,日軍第13集團軍與汪偽政權幾經策劃,決定在華中實行“清鄉”,分期分割槽進行,計劃在蘇南進行三期“清鄉”,達到逐步消滅抗日力量,摧毀抗日根據地的目的,其具體步驟是先以日軍為主,在“清鄉”地區周圍建立封鎖線,切斷新四軍和根據地的內外聯絡,進而反覆“掃蕩”,爾後以偽軍、偽組織為主,進行政治、經濟“清鄉”,建立偽政權。日偽在江南第一期“清鄉”的目標是蘇常大地區,為此,首先在蘇常太抗日根據地周圍集結兵力,並依託城鎮據點、鐵路、公路和河流,利用汽車、摩托車和汽艇等進行巡邏,控制水陸交通,建立封鎖線,構成包圍圈、切斷了蘇常太抗日根據地與其他抗日根據地的聯絡。
戰鬥在蘇常太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第6師第18旅,將日偽這一動向誤判為一般性“掃蕩”,遂決定以游擊戰就地堅持鬥爭。
7月1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及偽軍一部共1。5萬餘人,按預定計劃開始對蘇南的蘇常太抗日根據地進行“清鄉”。日偽軍首先採取分進合擊和梳篦式“清剿”,尋殲新四軍第6師第18旅主力及黨政機關。繼之,大量增設據點,並在據點之間以鐵絲網、電網、竹籬笆等將根據地分割成若干小塊,然後進行分割槽“清剿”,同時派出大量“清鄉”人員,逐鄉編組保甲,建立偽政權。
日偽“清鄉”開始後,新四軍第6師第18旅鑑於內線活動地區狹小,周旋困難,遂以主力直逼江陰、無錫和蘇州近郊,襲擊日偽軍據點,企圖調動“清一”之敵回援,但未達到目的,而留在內線堅持鬥爭的部隊和黨政機關,雖經英勇奮戰,終因力量懸殊,傷亡很大,僅部分突出重圍。8月下旬,第18旅一部奉命渡江轉移到蘇中地區。
9月初,日偽軍集中4000餘人的兵力,轉向澄錫虞抗日根據地進行第二期“清鄉”。日偽這次“清鄉”,強調“政治清鄉”,並把“清鄉”地區劃分3種區域,分別採取不同措施,留在蘇南堅持鬥爭的新四軍第6師第18旅部隊,接受蘇常太地區反“清鄉”的經驗教訓,採取以隱蔽鬥爭為主的方針,主力部隊適時轉至外線澄西地區,以少數地方武裝,依靠群眾掩護,堅持了原地鬥爭。至12月中旬,第18旅全部奉命轉移到蘇中江(都)高(郵)寶(應)地區。
在新四軍第6師第18旅進行反“清鄉”鬥爭過程中,第16旅在蘇南茅山地區對敵發動攻勢,連克延陵鎮和九里鋪等日偽據點30餘處,恢復和擴大了金(壇)丹(陽)武(進)抗日遊擊根據地。11月28日,日軍第15師及偽軍各一部共3000親人,由金壇,薛埠等據點出動,“掃蕩”溧陽地區。第16旅旅部在塘馬由於對敵情不明,遭敵合擊,雖奮戰竟日,反覆衝殺,斃敵數百人,但除一部突圍外,第6師參謀長兼第16旅旅長羅忠毅、第16旅政治委員廖海濤以下270餘人壯烈犧牲。塘馬戰鬥後,第16旅進行了整頓,繼續堅持以茅山地區為中心的蘇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