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遏止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強烈願望,但是在西方一些國家一再拒絕集體安全政策的情況下,也以避免戰爭,維護自身安全力首要任務。
這種狀況使世界反法西斯鬥爭處於一種極端不利的地位,也給中國人民的抗戰帶來不利影響。
一、慕尼黑協定與歐洲戰爭爆發
1937年秋,資本主義世界爆發新的經濟危機,日本法西斯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以及英美等國對此所抱的“中立”態度,刺激了德意在歐洲的新冒險。
1937年11月5日,德國召開了有三軍總司令參加的秘密會議——霍斯巴霍會議。會上希特勒提出了今後新的擴張目標是“在歐洲大陸的心臟地帶取得成就”,“第一個目標必須是同時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特爾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價》,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第471~472頁。'
1938年2月,德國開始著手實現這一計劃,向奧地利提出了一系列無理的要求。3月11日,德軍越境進入奧地利。13日,德國宣佈奧地利併入德國。
英國的默許態度早在1937年11月就已明確,英國樞密大臣哈利法克斯向希特勒表示:歐洲秩序的改變,“也許是註定要發生的。在這些問題中有但澤問題、奧地利問題和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英國希望看到,任何改變都必須透過和平演變進行。”'特爾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價》,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第486頁。'
1938年4月2日,英國正式承認奧地利併入德國。法國與美國也相繼宣佈承認。
緊接著,德國又將千頭轉向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3月28日,希特勒宣佈,要在不久之後解決蘇臺德問題。5月30日,他又規定,必須在10月1日前實施武力解決捷克問題的“綠色方案”。9月3日,希特勒命令公開進行對捷克的戰爭準備。
面對捷克危機,英國首相張伯倫早有定見:“我們無法幫助捷克斯洛代克——它可能成為同德國開戰的一個藉口。……因此我放棄了對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保證的想法,也不想在法國履行它對捷克斯洛伐克的義務方面向法國人提供保證。”'特爾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價》,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第974頁。'
法國雖然與捷克斯洛伐克有同盟關係,但並無履行義務的決心,尤其在英國一再要其謹慎從事,不要指望英國支援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為了擺脫捷克斯洛伐克這個“燙手的土豆”,英法兩國一面不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壓力,迫其向德國讓步,一面頻繁示意德國,請求舉行首腦會晤,探求和平解決的辦法。9月15日、22日、28日,張伯倫不惜屈尊三次飛往德國,並向希特勒許諾:“你完全可以不戰而立即得到一切主要的東西。”'特爾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價》,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第974頁。'
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德、意、英、法四國首腦在排除當事者捷克斯洛伐克和與捷克問題有切身利害關係的蘇聯的情況下,在慕尼黑召開會議,達成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領土的《慕尼黑協定》。其中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將蘇臺德地區及其一切附屬設施和物資無償移交給德國。協定的附件規定:英、法、德、意共同保證捷克斯洛伐克的剩餘領土不受侵犯。
英法在慕尼黑的妥協不但沒有帶來歐洲的穩定和“一代人的和平”,相反,卻使歐洲分崩離析,戰爭提前到來。慕尼黑會議引起了歐洲國際關係的大混亂。各個中小國家在心理上受到極大震撼,它們深深感到英、法不足恃,原有的歐洲秩序已經搖搖欲墜,因此,紛紛修訂自己的外交政策。
1939年2月24日,匈牙利參加了《反共協定》。羅馬尼亞則表示,“既不偏向軸心國,也不偏向西方”。另有一些國家則藉機強行解決與鄰國的領土糾紛。
慕尼黑會議及其結局從根本上動搖了蘇聯對英、法等國長期抱有的期望。自30年代初東西方戰爭策源地形成以來,蘇聯一直奉行聯合英、法,共同對付德、日、意法西斯侵略擴張的集體安全政策,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危機期間,蘇聯發現自己雖為歐洲大國之一,卻被排除幹事關歐洲前途的國際會議之外。嚴酷的現實迫使蘇聯不得不考慮調整自己的政策。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蘇共第18次黨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申明蘇聯的對外政策為:“執行維護和平和加強同所有國家的事務聯絡”,“保持謹慎態度,不讓那些慣於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