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舊政權完全瓦解,根據地建立的同時。由中共地方組織和由楊秀峰主持的統一戰線組織“冀西民訓處”共同建立的。
1938年9月成立冀西專署,統一領導冀西10個縣政府。豫北各縣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修武縣抗日政權是在原國民黨政權瓦解,中共豫北特委派人和當地抗日愛國人士協商後於1938年4月召開各界代表大會建立起來的,並獲得國民黨河南省政府的批准。涉縣則是由中共涉縣縣委派出工作隊,由點到面,逐步改造舊村政權後,才建立起抗日縣政府的。
冀南地區,在八路軍部隊東進驅除日偽軍、摧毀敵偽政權和組織、恢復社會秩序後,中共冀魯豫省委組織各階層民眾成立冀有及各縣動委會,擔負起抗日政權的職能,然後成立各群眾抗日團體,選舉縣長,建立縣以下各級抗日民主政府。
1938年2月召開軍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統戰性的冀南抗日軍政委員會。8月,召開各界代表會議選舉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1939年9月冀南行政區第一屆參議會選舉產生了冀南行政委員會,組成了冀南最高行政機關。
1940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會議的決議,為統一冀南、太行、太嶽地區政權,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山西第3、第5行政專員公署經過協議,建立了“冀南、大行、太嶽行政聯合辦事處”。簡稱“冀太聯辦”,作為過渡性質的全區統一政權組織。“冀太聯辦”的成立,標誌著晉冀豫邊區政權開始由分散走向統一。
在山東各地,從1938年春開始,蓬萊、黃縣、掖縣首先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7月,中共山東省委發出指示,要求各地黨委迅速建立與恢復各縣、區、鄉、村政權。9月後,冀魯邊成立了津南、魯北兩個專員公署和15個抗日民主縣政府,魯西北建立了6個抗日民主縣政府。在其他地區,有的建立了一些區、鄉政權,有的建立了類似縣政權的“辦事處”機構。但是,在根據地迅速發展中,政權建立工作進展緩慢。
1939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向山東分局和八路軍第115師發出指示,認為山東“過去沒有利用良機大量的普遍的爭取政權”是一個嚴重的缺點,今後除自上而下爭取政權外,還應自下而上爭取政權,決不應放鬆爭取縣、區、鄉政權的一切機會。此後,山東各級黨組織加快了政權建設的工作。至1940年,全省已建立350個區級政權,70餘個縣政權,10餘個專區級政權和2個行政公署。
1940年7月山東各界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以後者行使省政府職權。
在晉綏邊地區,初期的抗日民主政權,在大多數地區中共是以犧盟會、動委會的名義開展工作的,中共以犧盟會的名義派出了一批共產黨員和抗日進步分子為縣長,透過動委會也掌握了一批政權。
1940年1月15日,在興縣召開晉西北各界代表大會,2月1日,正式成立了晉西北行政主任公署,統一領導晉西北、大青山兩地區的抗日民主政權工作。
在華中地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經歷了一個過程。開始由於對建立抗日民主政權認識不足,未能獨立自主地在新四軍控制的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多數地區只成立了“抗敵自衛會”,“民眾動員委員會”,“抗敵工作委員會”等半政權性質的統戰機構。後來,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華中敵後大力開展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工作,凡國民黨政權已經垮臺的地方,毫不遲疑地建立了新的抗日民主政權。
1940年3月17日,淮南定遠縣城解放,共產黨員魏文伯出任定遠縣長,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各界代表參加的抗日民主政權。這是華中敵後第一個抗已民主縣政府。至年底,華中敵後己建立了47個縣抗日民主政府,亦即華中敵後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活動地區,己有1/3建立了新型的抗日民主政府。
實行民主政治是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各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的根本原則。各敵後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建立後,中共中央先後發出一系列指示,要求各根據地加強民主政權建設。1940年1月,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的光輝著作,為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關於目前局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強調:“要鞏固與擴大各個抗日根據地,在這些根據地上建設完全民選的沒有任何投降反共分子參加的抗日民主政權。這種政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