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一些抵抗的表示,但那隻不過是裝演門面的。日本侵佔東三省後,繼續圖謀熱河已不是什麼秘密。但蔣介石並未採取有力措施,只是把華北抗戰的責任完全推給張學良。蔣介石不調“圍剿”紅軍的幾十萬部隊北上抗日,卻乘機企圖誘使兩廣軍隊參加內戰,並派內政部長黃紹竑到廣州遊說未成。於是以兩广部隊不參加“剿共”為藉口,只調了未參加“剿共”的3個師北上應付。
但在北上途中,熱河已被日軍完全佔領。在日軍進攻熱河之際,蔣介石正在江西南昌指揮中央軍對中央紅軍進行第四次“圍剿”。由此可見,熱河淪陷,蔣介石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誠如宋慶齡在熱河失陷後所指出的:“對於這種賣國行為誰負責任?是蔣介石政府。為什麼?這個政府用它的主要軍隊打中國的人民;它任用叛逆的將領,還堅決不肯撤換他們;並且它不肯武裝人民,不肯組織義勇軍來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革命戰爭。”又說:“蔣介石政府所宣傳的對日本的‘長期抵抗’,已經不能再遮掩他們的背叛、怯懦與不抵抗了。”'宋慶齡:《為新中國奮鬥》,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56~57頁。'
當然,熱河省主席兼駐軍司令湯玉麟和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張學良,對熱河淪陷也有自己的責任。因此,受到譴責是理所當然的。
熱河淪陷後,舉國一致譴責國民黨政府和蔣介石及張學良。3月7日,南京政府監察院高一涵等6名委員,對失職者提出彈劾案。蔣介石為平息眾怒,防火燒身,又把失地的責任完全推給張學良。張學良被迫於3月8日向國民黨政府引咎辭職。3月9日,蔣介石借宋子文約張學良到保定車站蔣的專車上會晤。蔣安撫張學良,勸他辭職,待機再起。就這樣,張學良便作了蔣介石的替罪羊,於11日正式通電下野。
12日,國民黨政府釋出準張學良辭職及派何應欽兼代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的命令。張學良於當日飛滬,所留東北軍改編為4個軍,由於學忠、萬福麟、何柱國、王以哲分別任軍長,歸北平軍分會指揮。蔣介石既轉嫁了熱河棄守的主要責任,又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對東北軍的直接控制。
第二編 救亡高潮(1933。1~1937。7。6)
第五章 日本擴大侵略,中國軍民進行長城、察哈爾抗戰
第三節 長城抗戰及其失敗
一、熱河淪陷後的中日兩軍態勢
在熱河、河北之交的長城沿線的古北口、喜峰口、羅文峪、馬蘭峪等隘口,是熱河通往河北和平津的咽喉,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1933年2月10日,日本關東軍在下達進攻熱河的命令時,就要求所部不失時機地佔領界嶺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羅文峪、馬蘭峪等長城主要隘口。同年3月4日,日軍佔領承德後,即分兵向長城各口推進。參戰兵力共有兩個師、兩個混成旅和飛行隊等,共約8萬人,另有偽滿軍數萬人配合。其戰鬥序列如下:
關東軍司令官 武藤信義上將 參謀長 小磯國昭中將
第6 師師長 板本政右衛門中將
步兵第11 旅 旅長松田國三少將
步兵第36 旅 旅長高田美名少將
騎兵第4 旅旅長 茂木謙之助少將
師直屬隊
第8 師師長 西義一中將
步兵第4 旅旅長 鈴木美通少將
步兵第16 旅旅長 川原侃少將
騎兵第3 旅旅長 飯田固真少將
師直屬隊
混成第33 旅旅長 中村馨少將
混成第14 旅旅長 服部兵次郎少將
關東軍飛行隊隊長 牧野正迫上校
偽滿軍張海鵬、劉桂堂、李壽山、程國瑞、邵本良、丁強等部
日軍侵犯長城的部署是:以第8師主力、混成第14旅、混成第33旅、騎兵第4旅,在偽軍張海鵬等部配合下,分別由承德、凌源、綏中等地向古北口、喜峰口、義院口等處進犯。日軍指揮官為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至1933年3月上旬,各路日軍已先後抵達長城各主要關口附近,與中國由熱河退至寬城以南地區的第4軍團、古北口地區的第6軍團等部形成對峙。
何應欽代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後,以黃紹竑為參謀長,秉承蔣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既定政策,沿長城線佈防,企圖阻止日軍前進。為此調整了戰鬥序列和部署。至1933年3月15日,編成灤東長城戰鬥序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