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是五日之內各位還在延宕觀望,那國民必認為諸位是有意棄我民國,如何得了?”
在輿論的壓力下,南京的國務員們也只好勉為其難的前往北京就職。4月15日,蔡元培、宋教仁及其部分參議員隨同唐紹儀一起赴京。由於當時津浦路尚未通車,一行人首先從上海坐輪船到天津,然後由天津轉乘火車進京。
4月20日,唐紹儀和南京的國務員、參議員們抵達北京,袁世凱照例佈置了一個極為隆重的歡迎儀式,車站前彩旗招展,軍樂齊鳴,面子功夫做得很足。當天,新任內務總長趙秉鈞與總統府代表及北京各界人士都前往車站迎接,南北雙方代表紛紛握手寒暄,彷彿已經拋棄前嫌,如同一家人一般。
次日,由唐紹儀組閣的*第二屆臨時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辦公地點就設在北京鐵獅子衚衕(前清陸軍部公署內)。在各方的努力下,唐紹儀內閣的大部分成員都出席了當天的成立大會,只有工商總長陳其美和財政總長熊希齡未能就職,職位暫由他人代理。
臨時政府遷到北京後,南京的臨時參議院也宣佈休會,並隨之北遷。由於之前的參議員都是各省都督選派的,因此在南北統一後,各界代表都紛紛要求在“*共和”原則下進行改選。隨後,各省都按照《臨時約法》的規定將原諮議局改成了省議會,並由省議會選出新的參議員。在新的參議院中,同盟會雖然仍舊是第一大黨,但已經不佔據絕對多數了。
4月29日,新的參議院在北京隆重舉行開院儀式,國務總理唐紹儀和各部總長及中外各界人士紛紛出席觀禮,連袁總統也親自前來祝賀並發表演說。不過,在是袁世凱第一次到參議院,也是唯一的一次。說句實話,議會到底是幹什麼的、有什麼樣的權力和地位,恐怕袁世凱當時也不甚了了。在潛意識裡,他可能還是將參議院看成是前清的資政院………不過是起個諮詢襄助的作用罷了。
由於參議員經過改選,臨時參議院隨後又對議長進行了重新選舉。在這次選舉中,共和黨與統一共和黨進行了合作,使得同盟會的議長候選人落選,結果前奉天諮議局長吳景濂(統一共和黨)和原湖北諮議局長湯化龍分別當選為正副議長。由此,同盟會的勢力在新的臨時參議院中被進一步削弱。
不管怎麼說,到1912年四月底,距清帝退位才兩個多月(離武昌起義也不過半年),民國已經初具規模,參議院、內閣、大總統都已確定,雖然它們前面都還掛著“臨時”二字。
《民國往事》:連載三十三
儘管有各種矛盾和衝突,但在南北雙方的協調與合作下,民國初步的政治構架總算是搭了起來。這種*嘗試,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毫無先例,而中間不過短短的兩三個月,其速度不可謂不快,其成績不可謂不大。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這民國元年的氣象看起來雖說是奼紫嫣紅,頗有欣欣向榮之勢,但其內部隱藏的各種洶湧潛流也絕不容小視。
最根本的一個問題,也是前面所提到的《臨時約法》關於總統與總理的許可權劃分問題。按《臨時約法》的規定,臨時大總統釋出命令須經過國務總理副署方能生效,這等於在制度上限制了袁世凱的權力擴張,而這也是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最開始的初衷。可惜的是,中國的問題往往在於,設想看起來雖然很美,但在現實中卻是行不通的。作為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專制傳統的國家,陡然從原來的威權體系轉換到一個全新的共和*體制,其中的障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克服,甚至非數十年不能完成這個轉換過程。正如梁啟超所言,即使清帝退位,當時最適合中國的仍舊是開明專制,話雖然不好聽,卻未必沒有道理(就怕開明專制也不可得,百姓就要遭殃了)。
譬如袁總統和唐總理的關係,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唐紹儀便一直追隨袁世凱,其僚屬身份保持了近三十年,忽然有一天,袁世凱釋出命令還需要唐紹儀來副署,非經唐總理的簽署不能生效,這叫袁世凱如何接受得了?再者,以唐紹儀的身份地位和能力才幹,如果沒有袁世凱的支援,他豈能掌控當時如此複雜的局勢?倘若唐紹儀從屬於袁世凱,局面可能會好一點,但《臨時約法》中規定的責任內閣制度想用總理去鉗制大總統,特別是中外所看好的袁世凱,那就是書生之見甚至是出於私心了。事實上,在清帝退位後,沒有一個人能夠代替袁世凱,孫中山不能,黃興不能,其他人就更不能了。假如袁世凱那次真的被刺死,那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提前上演,應是定局。
可惜的是,唐紹儀雖然追隨袁世凱近三十年,但他的骨子裡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