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結實實的一個厚道人。
3月29日,唐紹儀向臨時參議院提交了首屆內閣的各部總長候選人名單:外交總長陸徵祥、內務總長趙秉鈞、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財政總長熊希齡、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農林總長宋教仁、工商總長陳其美、交通總長梁如浩。
從名單上來看,外交總長陸徵祥是無黨派人士,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外交好手;內務總長趙秉鈞、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和交通總長梁如浩是袁世凱的人馬;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農林總長宋教仁和工商總長陳其美是南方革命黨的同志,南北雙方可謂是平分秋色。
在隨後的投票中,除了交通總長梁如浩因票數未過半而被被否決外,其他人選都得到順利透過。由於交通總長人選被否決,唐紹儀隨後又提名湯壽潛為總長人選,但再次被臨時參議院否決,最終由唐紹儀自兼交通總長一職。
3月30日,袁世凱根據臨時參議院的議決結果釋出任命,由唐紹儀組織的民國首任內閣宣告成立。有意思的是,在南北議和和南京組閣過程中,唐紹儀與南方革命黨人頗多交往,雙方倒很有共同語言,似乎其早年的共和、*觀念被再度喚醒。在內閣成立的當晚,唐紹儀在孫中山和黃興的介紹下欣然加入了同盟會。因此,唐紹儀的這屆內閣也有人稱之為“同盟會內閣”。
按唐紹儀的本意,他可能是想借此調和南北矛盾,以順利的開展內閣的工作;但在袁世凱看來,唐紹儀和革命黨人走得太近了,已經有離心的傾向。由此,唐紹儀也與袁世凱埋下了不和的禍根。
《民國往事》:連載三十二。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七、新內閣危機重重
十七、新內閣危機重重
1912年4月1日,在唐紹儀內閣成立後,孫中山按照約定向臨時參議院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在解職前,孫中山在臨時參議院發表演說,他頗為感慨的說:“本總統受職以後,沒有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便建立了如此大的事業。這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完整無缺,真乃是國民幸甚、國家幸甚!”
事實上,孫中山的話頗為言不由衷,按他的本意應是直接掃蕩北方,一統民國,但由於財政、軍權等各種原因,最終還是以妥協而告終。儘管當時的國人都在為戰爭的和平解決而歡呼、為共和的勝利和國家的統一而感到興高采烈,但民國的起步從一開始便顯得不是那麼的順利。
危機首先在內閣中爆發。在唐紹儀組建內閣後,部分內閣成員對職位安排並不滿意,他們紛紛向唐紹儀提出辭職。譬如農林總長宋教仁,這位30歲剛出頭的年輕人,他認為當前有著更重要的事情要辦,這小小的農林總長,完全滿足不了他的雄心(他要自己組閣!)。因此,宋教仁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求辭職,弄得唐紹儀非常難堪。
內閣中的另一位同盟會員陳其美,他認為給他的工商總長職位不過是調虎離山,因此他根本就沒有去北京上任,只是委託了王正廷作為次長前往北京代替他處理事務。財政總長熊希齡本是介於袁世凱勢力和南方革命黨之間的統一黨成員(原為清末立憲派),他鑑於當時的財政問題極其困難,加上內閣中派系複雜,因此也打起來退堂鼓,再三向唐紹儀請辭。
按約定,南方的國務員們在組閣之後應當即時前往北京就任,但在這種情況下,唐紹儀在釋出內閣任命後只能一直滯留南京,百般勸說宋教仁等人,希望大家以大局為重,早日北上。眼看首屆內閣難產,袁世凱也非常著急,他透過電報不斷地對各方進行疏通,以求事態得以圓滿解決。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南北雙方的互不信任。由於南方革命黨和袁世凱的北洋軍曾經交戰過,加上不久前北京又發生兵變,因此南方革命黨擔心北上會有危險,主張派兵護送國務員北上。這種做法,顯然是將南北矛盾提前激化。
這時,身在武昌的副總統黎元洪站了出來,他一封接著一封地給南京發電報,勸告國務員們儘快北上。在電報裡,黎元洪幾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勸說道:“民國初建,國本未定,民心動搖。即使大家群策群力,尚難圖存,何況各部虛懸?各位要是以滅種為旁觀,以覆邦為快事,那我黎元洪寧願垂手待斃,也無怨言!如果各位還看得起我,還請大家按照約定儘早就職,在北京的總長可以先行籌辦,在南京的總長還望輕車簡從,迅速啟行!如果各位北上招致危險,請殺我黎元洪以謝天下!要是各位擁兵自重,以致禍端,那也當罪諸位以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