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併購風險被急劇放大。
中國企業邁向成熟的跨國經營需要一個過程,在決策中既要站得高、看得遠,又要走得穩,不能盲目冒進。一些案例企業在對外投資時,出現過為爭取獲得產品差異型競爭優勢,未能充分利用甚至不明智地放棄了低成本優勢的情況,結果使得總體競爭力大大降低,甚至因此折戟沉沙,慘遭淘汰。如TCL未能及時將海外生產轉移到低成本的國內,實際上違背了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的初衷。
也有企業透過先在周邊地區設立跨國生產企業,逐步熟悉海外企業運作和市場,產品先以貿易方式打入發達國家,在建立了一定市場基礎後,在發達國家建立生產和服務基地,開展產、研、銷一條龍的跨國經營。如海爾,可能在短期內要以損失部分低成本優勢為代價,以便能在中長期獲得更大的產品差異型競爭優勢。這些企業的跨國經營戰略中,有用國內收益補貼海外損失,犧牲部分短期收益,以獲得跨期收益最大化的目標。
企業採取何種跨國經營方式,內部取決於其企業能力、戰略目標,外部則受到產業和市場環境的制約,而且企業的競爭力是不斷變化的,在不同階段應採取相適應的經營方式,並無普遍適用的一定之規。
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解剖典型的企業跨國經營案例,借鑑中外經驗,探索符合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之路。
。。
導言:知與行——國際化經營有沒有路線圖(1)
跨出國門,把企業辦到外國去,把產品銷售到國外市場,這是眾多中國企業夢寐以求的目標。從國家層面提出的“走出去”戰略,已經逐步表現為眾多企業的跨國經營實踐。有些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另外一些收穫了經驗和教訓。無論這些企業屬於何種行業、產權性質,從一開始,她們的成功勝算機率就與一個因素緊密相關——企業國際化戰略,這是一切經營活動的原點。
中國企業界這兩年出了很多引人側目的新聞,曾連續併購了Thomson和Alcatel這兩家知名跨國企業的電視和移動通訊部門的TCL,宣佈從歐洲全線退出;聯想在一片質疑聲中併購了藍色巨人的PC分部,正在小心翼翼地學習如何駕馭這艘國際郵輪;海爾在綠地投資和併購的爭論中,嘗試併購Maytag無功而返。儘管中國企業跨國之“行”跌跌撞撞,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輝煌戰績,但最終能否成功,則充滿了未知的變數。千里之行,始於“知”而起於足下。我們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樣本,以解析企業國際化的戰略意識和行動。
一、 國際化戰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詮釋
對於中國企業如何開展跨國經營,還未形成完整的理論認識。企業界的實踐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如果把國際化經營的起點設定為對外貿易的話,其實,中國的很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早就跨出了國界。如果在經濟國際化的大環境下來看,從加入WTO的那一刻開始,中國就快速變成了開放的國際市場中潛在規模最大的一個板塊。當西方企業在勾畫自己的國際化藍圖時,中國無疑是他們的重要國際市場;而中國企業一談到國際化,多數都在討論如何走出去以及走向何處。
拘泥於國際化戰略的定義,也許並沒有多大的現實價值。讓我們看看一些先行者怎樣註解國際化。
聯想國際化關鍵詞:摸索
20多年前,聯想從“為了生存”起步,輝煌時期曾做到中國PC市場第一名,正如她的名字Legend 所昭示的那樣,聯想從來沒有放棄不斷地創造“傳奇”'1'。在柳傳志時代,聯想就早已提出要成為營收超過百億美元,比肩IBM的國際性大企業。少帥楊元慶更是明確提出,要在10年內把聯想建成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2010年進入全球500強。
從聯想高層不斷修正補充的表述裡,我們看到的是對國際化戰略逐步摸索的路徑。對於為什麼要走出去,聯想認為企業的根本宗旨應該是保持長期持續增長,而作為一個IT企業,要實現這個目標最終必須走出國門,並且必須形成有突出地位的品牌。老帥柳傳志常把制定戰略比喻為找路:“在前面,草地、泥潭和道路混成一片無法區分的時候,我們要反反覆覆細心觀察,然後小心翼翼地、輕手輕腳地去踩、去試。當踩過三步、五步、十步、二十步,證實了腳下踩的確實是堅實的黃土路的時候,則毫不猶豫,撒腿就跑。”
TCL國際化關鍵詞:敢想敢幹
有人猜測TCL,這個由英文字母組成的的名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李東生的願望:造就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