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引子 人都會出錯,大師也不例外。
近兩千一百年前的西漢武帝徵和年間,長安。
中書令司馬遷正在奮筆疾書,一部曠世奇書即將在他的手中完成。他忍受了世間最恥辱的宮刑,失掉了男人最根本的標誌,甚至老朋友任安慘遭腰斬都不能出手相救,全是為了悄悄寫出這部五十二萬言,“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1'的力作。
這就是中國頂級史學名著《史記》。
華夏第一史家的大筆下,有聲有色地活躍著眾多的歷史群像。
在這個從古到今都引人注目的群體中,有個生活在戰國後期,名叫蘇秦的說客別具特色。
據司馬遷的描述,這個出身卑微,沒有任何背景的蘇秦,僅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用華麗冗長的辭藻,就硬是說動了當時的六大諸侯國聯合抗擊超級強權秦國,竟使得秦軍十五年不敢出國作戰。他身佩六國相印,和自己的同學,為秦國服務的張儀亦敵亦友,相輔相成地並肩登上了事業成功的頂峰。
千百年來,儘管有人批評司馬遷“好奇”,偏好傳奇性的故事,司馬遷之後一位叫劉向的宗室貴族兼學者編輯的史料集《戰國策》裡也記載了許多蘇秦的故事,與《史記》的敘述多有不合,但幾乎沒什麼人懷疑過蘇秦事蹟的真偽。20世紀的史學家楊寬曾懷疑過《史記》所載蘇秦活動時間的準確性,也有法國學者認為蘇秦的故事是小說式的杜撰;但他們都無法拿出有力的實證。多數人也就依然對司馬遷關於蘇秦的話深信不疑。
其實司馬遷自己也不諱言對蘇秦的記述並無百分百的把握,他在《史記·蘇秦傳》末尾的個人評論專欄“太史公曰”中這樣說道:“世言蘇秦多異,異時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說明老先生完全清楚有關這個說客的種種流傳多有附會之辭。
司馬遷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史學大師,但是偉大的人同樣會犯錯誤。
太史公那時並不知道,就在南方靠近蠻荒邊地的長沙,一座貴族大墓的槨室裡,在那些跟隨主人一起深埋地下的陪葬品中,有一個長方形的漆奩。裡面悄無聲息地躺著一卷卷竹簡和絹絲的帛書,這中間除了著名思想家老子著作《道德經》的古本和長沙地區的各種地圖外,便是蘇秦在世時與人往來書信的抄本。如果看到這些文字的話,司馬遷先生一定會吃驚地發現,他對蘇秦的記載,至少在主要事實和年代方面完全錯了。
時光飛逝兩千年,直到公元1973年的冬天,那座大墓終於被當代的考古人員開啟,成為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之一。蘇秦的書信也就跟其它古籍一起再見天日,歷史的真相在水面露出了冰山的一角。根據這些書信,今天的人可以大致勾勒出蘇秦比較真切的生命畫卷。
真實的歷史往往不如根據它演繹的那些傳奇吸引人,所以喜歡讀《三國演義》的人要遠遠超過讀《三國志》的人。但蘇秦是少有的例外,他的人生比史書上的記載有趣得多。
儘管有重大的記載失誤,但司馬遷、劉向等前賢的史籍仍能提供考察蘇秦事蹟的有力參照。
本是街衢閭巷中一介平民,卻能夠“起閭閻連六國”'2'的蘇秦,他究竟有過怎樣的人生?
'1'《漢書·司馬遷傳》,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年出版。
'2'《史記·蘇秦傳》,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年出版。
第一章 生於亂世
一。當名人沒有成為名人的時候,他可能還不如一個普通人受歡迎。
兩千三百餘年前,我們的先人正生活在戰國時代。在東周一個叫乘軒裡的村莊,年輕的未來超級說客蘇秦還在尋找人生的方向。
這裡講的東周,並非當年的天子周幽王據說用烽火戲諸侯搞垮了西周天下後,他的兒子周平王跑到雒邑(今洛陽)建立的那個東周王朝。而是平王的後世子孫鬧內訌分裂出來的一個小公國,跟它對應的還有個小西周國,它們之間的故事關聯到蘇秦和他兄弟的成功之路,後文還要詳述。
關於蘇秦的家世,史書的記載很不周詳,就連他在家中子女間的排行都各有分歧。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傳》裡只說蘇秦的下面有蘇代、蘇厲兩個弟弟,沒有提到哥哥,似乎他就是老大。其實這是老先生作為史家的謹慎,正因為史料不足,“世言蘇秦多異”,他便只講有明文載錄的這三個蘇家兄弟的事。在同一篇《蘇秦傳》裡,太史公就還寫到,蘇秦曾被“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這樣看來,蘇秦不僅有兄長,還至少有一個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