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華大學?鞨
什麼來頭?
眾臣一片懵逼,京畿這邊也沒有個叫清華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建立這麼個大學——不對,這不是重點,感情在陛下眼中,一個北京大學不夠,還要弄個清華大學來裝科舉進士?
那得多少進士……
去年的科舉取士,足足兩千多人。
以往那些科舉一甲中第的天子驕子,本該有大好的仕途前程,結果被一股腦的丟進了北京大學,名曰“深造”。
對於那些本該科舉中第便入人間青雲的天子驕子而言,何其不公。
兩千多名啊……鞨
全部混雜在北京大學裡。
這當中除了一二甲和同進士,還有將近兩千人只是過了科舉那一關,連殿試都沒有參加的資格,結果卻一二甲和同進士們一起在北京大學裡深造。
據說……
據說要深造一年,要今年秋闈之後,才會被陛下安排。
可兩千多人,一二甲進士和同進士們固然出仕的希望更大,但那兩千多人陛下怎麼安排,大明的官場也沒辦法一下消化這麼多人。
何況今年還要擴大科舉規模。
關鍵是這樣一來,士族世家在科舉上的天然優勢大不如前,畢竟取士這麼多,意味著世家士族出身的進士遇到的競爭更多,鬼知道有多少人才。鞨
不是考得好,在仕途上就能走得更遠。
比如大宋朝,文化最繁冗之時,能做到同中書平章書或者參知政事的人,一甲出身的反而少,二甲居多。
做官和考試,差距很大。
因此朱見濟這麼一說,立即便有不少重臣出列,引經論典的說科舉如此取士大為不妥,易使科舉淪為下里巴人的境地。
朱見濟冷笑一聲,“治國如烹菜,當下我大明氣象萬千,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尤其開海之後的海貿帶動了大量行業突飛猛進,然而如此龐大的進步之下,人才的稀缺已經日益嚴重,別的不說,杭尚書,朕且問你,工部道路交通司那邊,朕讓你勘測其餘三縱四橫的官道,人手可充足?”
杭敏肯定是支援朱見濟的啊!
聞言立即出列訴苦,“回陛下的話,捉襟見肘的很,道路交通司的人本來就不多,大部分都去負責黑京路官道的各路段修建去了,目前根本騰不出人手去勘測其餘七條官道的修建設計路線圖。”鞨
朱見濟又問林聰,“農科院那邊在全國的五院,一直致力於各種新作物的研發,已經水稻等作物的提升研究,人手可夠?”
林聰愣了下,出列後老老實實的答道:“人手也緊張。”
朱見濟嗯了聲,道:“今年,農部農科院要在海南設立一個水稻研發基地,致力於一種嫁接水稻——嗯,朕認為其名叫雜交水稻,農科院要致力於這個水稻的研究,其他的不說,如果雜交水稻研發成功,並且能夠全國推廣,朕以為,我大明人口哪怕再翻五倍,都能保證人人飽腹。”
雜交水稻這個,需要的技術目前大明無法掌控。
但可以笨鳥先飛。
用大量的實驗來培養出雜交水稻的種子——這個事必須提上日程,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和醫療改革之後,人口肯定會暴漲。
如果解決不了糧食問題,暴漲的人口能把朝廷拖死!鞨
林聰聞言退了下去。
朱見濟道:“海南那邊的雜交水稻基地,也需要大量人才,不止於此,登州造船廠、各地的醫院、紡織行業、海貿行業,都需要大量讀書人,甚至於大明銀行目前的規模也不夠,還需要在全國乃至於各外邦境內建立分行,亦需要大量人才,再者,如今交趾重回我大明疆域之中,而為了確保我大明發展,需要在交趾那邊大肆開採礦山、設立鍊鋼廠,難道不需要讀過書的人才?朕就問一下諸位卿家,就靠每年那麼兩三百人的取士,何日才能滿足這些需求?所以其實一個北大和清華並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建立相關專業的大學,比如為了提高大明航海水平,可以在沿海建立海事大學之類的,在京畿附近建立土木建築類的大學之類的,一句話,大明要儘可能的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科舉,不僅僅是取士入仕,還應成為各項專業人才的培養、選舉的手段!”
群臣默然不語。
廣安帝的壯志雄心大家都知道,只是沒曾想陛下竟然不畏懼冗官,要如此瘋狂的擴大官府機構,朝廷國庫的負荷將無比沉重。
陳循出列,“陛下,雖然大明一派欣欣向榮,可忽然之間要如此擴大官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