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兩欽差,在天津逗留了好些日子。抵達朝鮮,還要採買交涉用的禮物,準備物資。集齊隨員,奏調人才。還是要有幾天耽擱。
榮祿在天津這幾天還是謹守官箴,哪裡也沒有出去晃盪。只是和袁世凱整日價地商議朝鮮局勢,和怎麼對付徐一凡的步驟辦法。他的旗人大人隨員們,可是在天津窯子裡面逛了一個昏天黑地,開銷著公款,巴不得榮大人永遠不走。
徐一凡這幾天裡面,卻不大出門。在熟悉官場動向地人物看來,這徐一凡也已經完蛋了。清例以文馭武,除了大小相制,就是財政控制。練兵練兵,餉都不在自己手裡,還練個屁?徐一凡倒也不在意別人的目光,這些日子唯一做的大家看得見的事情,就是經常去北洋武備學堂溜達一下,去誘惑那些比他還要傻的經受過訓練的學生。
官場中人,永遠在意的只是政壇當中那點起起伏伏,滿清末世的官場尤甚。他們就象一隻只鴕鳥。只注意到他們理解範圍之內地事情。
在這榮祿得意洋洋的日子裡面,在東北,一隊隊的馬幫,打著大盛魁的旗幟,載得滿滿的,跨過了鴨綠江上的橋樑。
一群群工人,在上海,在廣州,在溫州,在香港等等口岸募集。招募的人發放了優厚的安家費用。而且當場兌現了三個月的工錢,裝上輪船。嗚嗚的就運向朝鮮海域。
在燕趙之地,那些一向出兵地府縣。都已經豎起了招兵的黃色三角旗幟。一群群樸實憨厚,但是卻又無路可去地青壯百姓,被仔細挑揀之後。就按照大盛魁一路設的轉運商路,一程程地被運走,或者走水路,或者走旱路,向著同樣一個地方集中。
在南洋。一份份貨單下達到了南洋李家那裡,無數的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