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漁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中一些人,更是失敗了再去,再次失敗還去,越戰越勇。
仲平深知,如果他仲子的名聲傳出去,估計也會碰到荀子一樣的情況。
深吸一口氣,心中鎮定下來,仲平再次問道:
“其二,不知荀子為何稱平為仲子?荀子剛剛言:天下人皆稱您為荀子,所以您才自稱荀子,可天下人並沒有稱平為仲子,這仲子一稱,是不是有些難副其實?”
荀子聽後,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幾分玩味:“仲子認為難副其實?”
仲平點頭,直言不諱道:“確實如此。”
荀子又轉向一旁正在吃菜的嬴政,問道:“那不知小兄弟可認為難副其實?”
正在吃菜的嬴政被突然點名,有些錯
愕,兩人間的較量,怎麼跟他扯上關係?
荀況是儒家代表人物,仲平是法家代表人物,兩個不同的思想碰撞到一起,除了發生爭辯,嬴政實在想不出還能發生什麼事情。
他此次前來,也是抱有吃瓜的心態,想要見識兩位大賢的辯論,汲取一些知識。
況且,荀子剛剛也說,他來找仲平,就是來討教的,他自己都承認了。
可荀子發問,他也不能不回答,沉吟片刻,嬴政也只能回道:
“先生,政年齡尚小,學識不足,無能認定他人是否可以稱子,先生此問,嬴政不知。”
“哈哈哈哈。”嬴政的含糊其辭讓荀子開懷大笑,捋了下鬍鬚,這才看著仲平,笑著問道:
“聽聞仲子乃法家之人?”
“正是,平之學問,雖承鬼谷縱橫一派,但平之所學,卻是法家思想。”
“聽聞魏國公平之法,乃是仲子所授?”
“亦是。”
得到仲平的承認,荀子這才晃了晃腦袋,不緊不慢地說道:
“況雖儒家之人,但法家思想,亦是學過,況不敢言無比精通,但也是略知一二,法家認為,國之治亂興衰,皆有法治而定,國無規,不成方圓,民無畏,不知行止。”
“縱觀歷史,法、術、勢皆有興衰。”
“申子(申不害)重術,強調治國之道,莫過於任臣。”
“御臣之術,尤重於考績,故國之大計,在於得人;政之得失,繫於馭臣。”
“申子於韓變法,韓國一度出現‘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之局面,可見術,乃法之正理。”
“慎子(慎到)重勢,強調勢者,天下之大權,應獨君王之所持。”
“將勢比物,如同水火,既能載舟,亦能覆舟,臣子得勢,恃勢而行,必致禍患;君王得勢,虎嘯於林,威震四方。”
“慎子於趙變法,趙國大勢一度集中於趙王手中,趙王賢明,趙國興盛一時,可見勢,亦為法之正理。”
“商君重法,強調法治強國,國之大計,在於明法度、嚴賞刑,使民知所遵、知所畏、知所止。”
說到這,荀子突然搖頭感慨:
“唉,法之三派,現如今,卻只有秦國繼承法之一脈,獨強於天下,術、勢皆已斷掉傳承,更無國家實踐,甚是可惜。”
“不過,法家三派,雖皆能強國,然法、術、勢若單獨施行,其缺點亦是明顯。”
“術者,用人之道,然過於權謀,易使人心離散,君臣生隙。”
“勢者,權力之勢,然過於依賴一人,隨著時間年齡逝去,易使其心志不堅,意志不專,乃至失其本心,墮其大業。”
“至於法者……”
說到這,荀子笑吟吟地看著仲平:
“法若單獨施行,仲子恐怕比況更加清楚其中缺點,況就不獻醜了。”
仲平沒有回應,說到這,荀子的話明顯還沒有說完,因為他還沒回答自己的問題。
見仲平毫無反應,荀子繼續說道:
“況本以為法之精髓,只有這三種,可聽聞仲子思想,一時間不禁歎為觀止,況從未想過,竟有人會有如此大膽、大略、驚世之思想。”
“公平之法!何謂公平?又該如何公平?”
“聽聞過後,況細細著想半年之久,卻始終無法得起要領。”
“公平之法,看似是法、術、勢相結合,但況仔細琢磨,卻發現又並不是如此。”
“況曾言: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法家三派,全都是將其調反,君為水,民為舟,君造舟,馭舟而行,打造的越好,舟自然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