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通正年間(公元 916 年)鑄行“通正元寶”,版式較多,錢文書法鑄工不及永平錢,但數量較多。後來前蜀改國號為大漢,次年改年號為天漢,鑄行“天漢元寶”,錢制同以往,錢文書法鑄工均較好,但數量不多。光天年,又恢復國號為蜀,鑄“光天元寶”,錢文“光”字用行書,其餘為隸書,書法均甚良好。王建死後,其子王衍繼位,於乾德元年(公元 919 年)鑄“乾德元寶”,錢制同以往,有光背無文與背月兩種。鹹康元年鑄行“鹹康元寶”,背有月文。前蜀的貨幣鑄造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特點,反映出其政治局勢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初期鑄幣精良,體現出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後期隨著政治的動盪,鑄幣質量和數量都有所下降,反映出經濟的衰退。
,!
(八)閩
閩王王審知政權仍然行用唐朝年號,鑄開元通寶錢,版式仿會昌開元錢,錢背穿上有一“閩”字,過去曾被誤認為是會昌開元。此外有鉛鑄錢,版式同銅錢,分光背無文、背閩、背福、背殷三種,後又鑄開元通寶當十大錢,直徑 38 厘米,字大而不工整,且有省筆缺畫,背有星文、月文、閩字。另有鐵錢,鉛錢,版式同銅錢,存世較罕。後於永隆年間鑄“永隆通寶”大鐵錢,直徑達四厘米,順讀,書法拙劣,背有閩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較罕見。閩國的鑄幣風格多樣,反映出其在經濟發展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同時,不同版式和材質的貨幣並存,也體現了當時閩國地區經濟的複雜性和多元性。
(九)南漢
南漢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 917)鑄造“乾亨重寶”、“乾亨通寶”銅錢,存世均極少。南漢的鑄幣數量稀少,反映出其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或者在貨幣制度建設上存在不足。這也可能與南漢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有關,使其在經濟發展和貨幣鑄造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十)楚
馬殷割據湖南時,後梁朱溫封馬殷為天策上將軍,後自立為楚王,鑄有“天策府寶”。此外還曾鑄有乾封泉寶銅、鐵大錢和乾元重寶大銅錢。“天策府寶”大如當十,厚肉,字文明坦,楷書,旋讀,被前人認定為馬殷開天策府時所鑄的紀念幣,也有學者認為其兼有紀念幣和硬通貨的兩種功能。楚地鑄幣體現了地方政權在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天策府寶”作為一種特殊的貨幣,不僅具有紀念意義,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地的經濟特色和對外貿易的需求。其作為硬通貨,可能在楚地與周邊地區的經濟交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出楚地在當時經濟格局中的獨特地位。
二、五代十國經典貨幣的特點
(一)大額錢幣盛行
唐朝除了在短期內發行過大額錢幣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平錢。而五代十國的錢幣多為當十、當百或是當千的大錢。例如“天福元寶”有當十的版式,“永隆通寶”也有當十大錢。這種大額錢幣的盛行,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的不穩定和貨幣貶值的現象。由於戰亂頻繁,政權更迭,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為了滿足財政需求和掠奪財富,各政權紛紛發行大額錢幣,導致貨幣流通體系混亂,物價飛漲。
(二)鐵錢流通量較大
五代十國時期的鑄幣大部分採用的是“鐵”這種最為普通的金屬,因此鐵錢的流通量比較大。例如南漢鑄造的“乾亨重寶”就有鐵錢,楚地也大量鑄造鐵錢。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銅資源匱乏,各政權難以獲取足夠的銅來鑄造銅錢。同時,鐵錢的鑄造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貨幣供應不足的問題。然而,鐵錢的價值相對較低,攜帶不便,且容易生鏽腐蝕,這也給當時的商業交易和人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三)鑄幣質量參差不齊
這一時期鑄幣的質量總體不是很高。除了少數如“周元通寶”等鑄工精美外,大部分貨幣的鑄工較為粗糙,錢文書法也不夠精湛。例如“開平通寶”的書法就很差,幾乎不成文,“天福元寶”的小型錢文字粗糙,銅質較差。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戰亂環境導致技術人才流失,鑄幣工藝難以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同時,各政權為了儘快發行貨幣以滿足財政需求,往往忽視了鑄幣質量。此外,民間私鑄現象也較為普遍,進一步降低了貨幣的整體質量。
(四)傳世極少,珍品眾多
由於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更替極為頻繁,每個政權的存在時間都很短,因此這個時期的很多錢幣都傳世極少,成為錢幣界的珍品。如“開平通寶”“永平元寶”“大齊通寶”等都極為罕見。這使得這些貨幣在收藏市場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