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乾貨:記住我這句話,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第3/4頁)
商業幕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它只是一種哲學上的思維方式,是讓你換個角度更高效地分析問題。
這句話的原型是“你不能把一件事的道德判斷和一件事的可行性分析混為一談”,它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思路,而不是某個具體行為的指導思想。
從利弊的角度分析問題,能讓人更理性、更客觀地認識世界。在很多時候,對錯不僅不能成為你評判問題的標準,反而可能成為你認識事物的障礙,糾結對錯沒有任何意義。
從利弊的視角出發,很多事情會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做出理智的選擇。比如我們通常認為蜜蜂是益蟲,蝗蟲是害蟲,傷害蜜蜂是錯誤的,消滅蝗蟲是正確的。
但如果你拋開對錯的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蜜蜂之所以被認為是好的,是因為人類可以獲取蜜蜂辛苦採集的蜂蜜作為食物,這符合人類的利益;蝗蟲之所以被認為是壞的,是因為它會破壞人類辛勤耕種的莊稼,不符合人類的利益。
總之,能為人類帶來利益的就是益蟲,是好的;會給人類帶來損失的就是害蟲,是壞的。
我們在討論一切好壞對錯的時候,本質上都是在討論利益得失。10 個人欺負一個人是欺凌,100 個人欺負一個人也是欺凌,但 100 個人欺負一個人,你可能會覺得這是正義。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羅馬教廷審判並軟禁,這件事在當時被認為是正義的,因為正義的本質就是當下大多數人的利益,而當時地心說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會認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是正確的,但在那個時代,他確實是錯誤的,因為對錯的標準會隨著時間變化,這個標準取決於當時社會的整體意識形態和大多數人的利益。
我們現在普遍認為,正確的事情是指符合現在大多數人利益的事情,錯誤的事情是指不符合現在大多數人利益的事情。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永遠不要和人爭辯,因為爭辯沒有任何意義。人們之所以會爭吵,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但對錯永遠是主觀的,只有利弊是客觀的。
爭辯就是企圖用主觀去影響客觀,註定不會有結果。就像兩個明星的粉絲之間無休止的罵戰,雙方都拼命想要證明自己喜歡的明星更優秀,結果除了互相生氣,什麼都改變不了。
因為哪個明星更優秀是一個客觀事實,根本不會因為粉絲之間的爭吵勝負而改變。對錯的標準建立在每個人的價值觀上,而人類的價值觀不可能完全統一,不同價值觀的人對於對錯的認知和定義完全不同,所以沒必要去爭辯對錯。
我們表面上爭的是對錯,本質上是兩種無法相容的價值觀之間的碰撞,是兩個群體之間的利益爭奪。即使你能言善辯,向別人證明了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別人也不會主動按照你說的去做。因為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而不是趨對避錯。
比如開車的時候,有人違規加塞撞到了你,還探出頭跟你吵架。雖然你覺得自己沒錯,但也說服不了他。但如果這時候你的後排坐著三個彪形大漢,他可能就會停止爭吵,笑臉相迎。
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人,但可以迫使他權衡利弊。
很多問題無法解決,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絕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對錯評判上,而是會根據具體情況立即制定最佳策略,採取措施解決實際問題。
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成熟的人只看利弊”這種說法,是因為他們認為看利弊就意味著完全不分對錯,不講道德。
事實上,注重利弊的人反而會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擁有更清晰的道德價值體系,更敬畏法律。因為越是透過利弊思維解決問題的人,就越明白一件事只有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裡的“利”指的是個人利益,“義”指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史書上的治亂更替、時代變遷,就是天之道對人之道的修正,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就是正義的意義。
每個月,打賞前100名,獲得核心的內容外加超多絕版禁書。100名開外的。可以獲得一部分。
談錢不傷感情,不談錢的最後往往都傷了感情。
給錢,並且給建議;不給錢,那就沒意見。有付出意識的忙,可以幫;沒有付出意識的忙,不要幫。這不是說人吝嗇,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