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黑饅頭的韓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竟,大自然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的,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可能會奪走許多人的生命,這比人為地殺人滅口更符合邏輯和常理。
千人石還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且與宗教相關的故事。生公乃是我國晉代著名高僧竺道生,他一生致力於闡釋《涅盤經》,並積極宣揚“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及“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等教義。然而,這些觀點與當時的傳統學說相沖突,導致他遭受排斥,最終被逐出京城。此後,他四處遊歷,並最終落腳於虎丘山,在此處繼續傳播佛法。
當時,開始時前來聽經的人並不多,有時只有幾個人,但生公仍堅持講經,哪怕沒人聽經他對著樹、石、鳥也認真講經。一天,當他講到惡人也能成佛時,池中一塊石頭居然會朝他點頭!石頭也聽懂了他的講解?太神奇了。更令人驚奇的是,當時正值嚴冬,池中的白蓮花也競相開放,池水也多了起來。於是便有了“生來池水滿,生去池水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白蓮花開”等種種傳說。前來聆聽生公講學的信眾越來越多,都坐在大溶岩石上聽生公講法,後來有了千人石之稱。
這些傳說給千人石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讓人們不禁為之動容。它不僅展現了古代帝王權力的威嚴與殘酷,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或許正是這種神秘的傳說,使得千人石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聖地之一,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尋其背後的秘密。
這也許正是人文歷史的魅力所在。它不僅僅是冰冷的事實和日期的堆砌,更是透過那些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和神話來賦予歷史以生命力和情感。這些傳說如同畫筆一般,將歷史的畫卷描繪得五彩斑斕、生動活潑。它們可能並非完全真實,但卻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信仰、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透過這些傳說的渲染,歷史變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趣味與神秘。每一段歷史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而這些傳說則是讓這些色彩更加鮮豔奪目。它們不僅記錄了過去的輝煌,也傳遞著人類文明的智慧和精神。因此,當我們面對歷史時,不妨以開放的心態去欣賞這些傳說所帶來的美好,感受歷史的多彩魅力。
吳王闔閭的離宮、帝王陵寢,使虎丘成為佛教名山和遊覽勝地。資料介紹:始於六朝,東晉時,司徒王及其弟司空王瑉各自在山中營建別墅,咸和二年(三二七年),雙雙舍宅為虎丘山寺,仍分兩處,稱東寺、西寺,劉宋高僧竺道生從北方來此講經弘法,留下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佳話和生公講臺、千人坐、點頭石、白蓮池等膾炙人口的古蹟。六朝時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陳代張正見、江整二人詠虎丘詩有「遠看銀臺竦,洞塔耀山莊。」和「寶塔據高壟,經臺鎮嶺頭。」之句,可為佐證。這是虎丘見於記載的最早的塔,廢毀已久。
現仍存的虎丘塔建於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落成於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比義大利比薩斜塔早建200多年。虎丘塔為仿樓閣式磚木套筒式結構。塔高47.7米,塔身全磚砌,重虎丘塔高畫質組圖 6000多噸。塔系平面八角形,每個面上都有一扇門,七級。由8個外墩和4個內墩支撐。屋簷為仿木斗拱,飛簷起翹。塔內有兩層塔壁,彷彿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層間的連線以疊澀砌作的磚砌體連線上下和左右。
虎丘塔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築,它的塔身平面呈現出獨特的八角形狀。這座塔由外墩、迴廊、內墩和塔心室巧妙地組合而成,內部結構複雜而精妙。內墩之間設有十字通道,與迴廊相通,方便人們在塔內行走;而外墩則透過8個壺門與平座(即外迴廊)相連通,使得整個塔身顯得格外通透。這種設計充分展現了唐宋時代的建築特色,給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感覺。然而,虎丘塔的命運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塔基土厚薄不均以及塔墩基礎設計構造不完善等問題,自明代起,這座塔就開始逐漸向西北方向傾斜。經過專家的精確測量,發現塔尖已經傾斜了2.34米,塔身的最大傾斜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度59分。因此,虎丘斜塔被譽為“中國的比薩斜塔”,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奇觀。
如今,當人們漫步在虎丘山上,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底蘊。古老的建築、石刻和碑銘見證著歲月的滄桑變遷,而那座古老的佛塔雖然已經消失,但它的存在卻讓人們對過去充滿了遐想。這裡不僅是一座自然景觀的瑰寶,更是一個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地方,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和品味。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虎丘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出江南水鄉的韻味與風情。在這裡,時間彷彿靜止,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