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月革命是這樣發生的,一戰中,合約國和協約國在戰場上瘋狂對轟,雙方每天發射的炮彈殼都可以堆成幾座小山,資源消耗極大,直接把不怎麼強的俄國經濟給拖垮了,俄國人民過的慘極了,工人農民沒飯吃,衣不蔽體,連士兵都餓著肚子,俄國全體人民的怨氣比修羅地獄還要多。
大家渴望結束戰爭,過正常的日子,在這種氛圍中,列寧對大家說,只要你們聽我的,就可以立即結束戰爭,並且還能吃飽穿暖,“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城裡那些快餓死的工人和士兵,聽說跟著列寧有飯吃,那還說啥?大家迅速集中在列寧的周圍,在大城市彼得格勒發動起義,迅速佔領彼得格勒,然後各地響應,經過紅軍艱苦的戰鬥,戰勝俄國買辦勢力和國外干涉勢力,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
透過覆盤十月革命勝利的過程,蘇聯人總結出革命經驗:取得工人的支援,佔領一個或者數個大城市,全國所有被壓迫的無產階級就會奮起響應,迅速達到革命高潮,抓住機會,就會取得勝利。
這套經驗是經過俄國十月革命實踐過的,已經被蘇聯人總結成理論,透過共產國際向全世界推廣,當然也包括中國。
我們暫且稱共產國際的蘇聯理論為國際路線吧。
毛教導員在秋收起義失敗以後,在井岡山上深入思考,現在已經沒任何辦法考證,究竟是在哪一個白天或者夜晚,靈光一閃之後,教員找到了中國革命成功的唯一道路:農村包圍城市!
現在我們看這個思路正確無比:人民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只要充分發動群眾,取得群眾的支援,就可以獲得強大的力量,戰無不勝,巴拉巴拉。
我們暫且稱這條路線為本土路線吧。
但回到當時,進攻大城市是蘇聯同志們革命成功的寶貴經驗,並且已經被國民黨在北伐中成功檢驗過,顯示這種思路正確無比,至於“農村包圍城市”,總有股農民起義的土腥味,聽起來就不怎麼靠譜。
怎麼辦呢?這種選擇真的很艱難,如果非要提升到理論的話,就是理論和實踐的事情。
國際路線是經過十月革命實踐過後上升到理論層面的,毋容置疑是正確的,不過要加一個前提,在當時的蘇聯是正確的。
任何理論都是在把握事情發展的規律後總結出來的,但事情本身是不停發展變化的,同一個事情在不同地方可能完全不同,在某個時間或某個地方總結出來的理論,在用到其他地方的時候,一定要經過實踐檢驗,怎麼檢驗呢?用最小的試錯成本去檢驗,慢慢擴大,發現不對的地方就進行修正,直到完全符合客觀規律為止。
在蘇聯革命經驗上總結出來的理論,如果需要運用到中國革命,那需要在中國小範圍進行檢驗,在慢慢擴大應用和修正,直到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為止。
有人覺得蘇聯革命的經驗是真理,不需要檢驗,可以包治中國革命的百病,這就是教條主義。
但是教條主義一般具有很大的號召力,為啥?有成功的例子在那裡擺著嘛,比如書店裡面多如牛毛的成功學的書籍之類的,讓大家一看就心生嚮往,但有誰看了書就變成富豪?
是不是別人的理論就一文不值呢?肯定不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經歷一遍,再總結成為理論,所以需要借鑑前人的智慧。
但是前人的理論不能直接拿來用,需要有一個試錯糾正的過程,經過自己實踐檢驗,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理論。
所以理論和實踐是一個反覆糾纏進化的過程,事情在發展,理論也要變化,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
國際主義覺得蘇聯的經驗可以直接拿來指導中國革命,毛教導員覺得理論需要經過實踐檢驗,凡事都要實事求是,後來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實踐論”來說這事。
如果理論錯了,用來指導實踐,試錯成本會很大,但是正確的理論,在沒有得到實踐之前,就沒有人會相信,因為大家都只相信眼前的東西,即使透過現在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用來指導其他工作,依然還是要透過逐步實踐來驗證和修正理論,才能確保可以用來指導實踐。
我們覆盤長征,主要是為了覆盤近代中國最頂尖的大佬們,他們是如何處理理論和實踐關係的,因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足,所有人都會犯錯,但能最偉大的人總能及時修正錯誤,這就是理論和實踐的方法論了,如果能夠深刻理解這套方法論,對個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有極大提升,希望能和大家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