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佬直接打成篩子,這才把場面鎮住。
領導鬥不能忍受這些幫會分子,社會名流和老百姓更加受不了,但是這些幫會分子又是打著革命黨的名號,所以當時革命黨在民間名聲非常不好,和我們現在書上看到的正面形象完全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正是因為如此,雖然革命勝利了,但這場勝利不屬於革命黨,革命黨壓根就沒有足夠支撐力和袁世凱叫板。
以孫大炮為首的革命黨人對自己實力估計過高,接連犯了兩個錯誤,首先以為在國會選舉中獲勝就可以順利主導政權,宋教仁在獲勝後,興沖沖的準備前往北京組閣當總理了,結果被刺殺了。
宋教仁被刺殺現在依然是懸案,袁世凱的嫌疑最大,即使不是袁世凱乾的,也絕對是他身邊的人乾的,尤其是他的兒子袁克定,袁克定的權欲非常旺盛,後面極力慫恿他爹稱帝,這樣他就是太子了。
其次就是倉促發動二次革命,為啥叫二次革命呢?就是覺得辛亥革命不徹底,再來一次革命的意思,孫大炮當時很有信心,覺得二次革命會非常順利,辛亥革命就很順利嘛。
事實證明,孫大炮估計完全錯誤,二次革命沒怎麼打就失敗了,孫中山變成了通緝犯,只能流亡海外,天天在報紙上罵袁世凱過乾癮。
雖然革命黨人不堪一擊被打跑了,但國內混亂的局勢沒有絲毫好轉,袁世凱毫無辦法,這個時候,很多清朝的遺老遺少就跳出來了,對民國冷嘲熱諷,說民國搞得跟特麼一坨翔一樣,連清朝都不如,還不如恢復大清算了,很多老百姓一聽,也是這麼回事,民國可比清朝混亂多了,這些聲音大了之後,給袁世凱得壓力就相當大。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又來了一波神助攻,1914年一戰爆發了嘛,日本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宣戰,但日本並沒有派兵到歐洲去參戰,而是派兵攻打青島,當時青島被德國人佔領了嘛。
德國人在青島沒什麼陸軍,只有一些海軍,日本人花了兩個多月才打下來,還順便把整個山東都佔了,北洋政府連個屁都沒放,這就給日本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歐洲列強正在歐洲殺的屍橫遍野,沒有能力顧及亞洲,這不就是日本佔領中國的絕佳機會來了嗎?
說幹就幹,日本駐華公使給袁世凱大總統帶來了著名的《二十一條》,核心就是第五條,要求中國中央政府必須聘請日本人擔任政治、財政、軍事顧問,並且這些顧問有做決定的權力,相當於把中國當成第二個朝鮮了。
袁世凱看到這些條款後非常生氣,當年他擔任朝鮮總督時,長期和日本人打交道,也沒吃過多大的虧,所以他在心理上並沒有多害怕日本人。
馬上就把各部領導找過來商量對策,段祺瑞看到後非常氣憤,當場表示要和日本人大幹一場,士可殺不可辱,段祺瑞的民族氣節還是有的,在後來他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他都從來沒有當過漢奸。
袁世凱讓段祺瑞冷靜下,問他如果真打起來,中國能堅持多長時間,段祺瑞認真思考了下,說三個月,袁世凱說那還打個毛啊,還是談判吧,只能採用託字訣了,能拖一天是一天。
當時的外長是陸徵祥嘛,在談判的時候,日本人也知道這種事情不能曝光,萬一被歐美列強知道了,他們肯定要強烈反對,中國這麼一大塊肥肉,咋個可能讓自己獨吞呢?
於是日本人警告陸徵祥,談判內容屬於絕密,絕對不允許洩露,但中國人處事多圓滑嘛,把日本人的警告當屁放了,邊談判邊把內容透露給英美各國駐華使節,結果西方列強都給日本施加壓力,警告日本別玩的太過分了,吃獨食是要捱打的,日本沒辦法了,只能說第五條是開玩笑的,大家千萬別當真。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日本人搞《二十一條》,尤其是第五條,主要的目的就是搞臭袁世凱的名聲,前面說了嘛,袁世凱當朝鮮總督的時候,沒少給日本人吃癟,日本人看到他覺得很頭疼,覺得袁世凱有統一中國的潛質。
如果中國真的統一了,對日本人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日本人喜歡的是一個分裂的中國,一個不停打內戰的中國,所以要把任何統一的苗頭都扼殺在搖籃中。
第五條雖然沒成功,但嚴重的刺激了中國人的內心,大家看到《二十一條》,就會想起第五條,就會和亡國聯想到一起。
袁世凱最後被迫簽訂了《二十一條》,簽訂之後,袁世凱痛哭流涕,對部下說,我們一定要加油啊,再不加油就特麼完蛋了,大家一起加油幹,十年後我們再找日本矮子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