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北洋軍老大的袁世凱面臨上面各種困難,腦袋大但沒好的解決辦法,作為老袁競爭對手的革命黨人,這是不是他們的機會來了呢?
要把這件事情聊清楚,就要往前面追朔一下,要回到清朝滅亡之前。
同盟會的成員大部分都是中小士紳家庭出身,都讀過書,接受過新式教育,見過世面,對農民起義這一套天生就不怎麼感冒,從心底瞧不起農民,沒覺得農民能幹成啥事。
尤其是義和團當初盲目排外,把洋人和洋人相關的一切都當成打擊物件,包括洋人先進的技術和社會管理模式,對於清楚洋人價值的革命黨人來說,這種行為堪稱愚蠢,因為革命黨人內心把洋人當成老師,期望透過認真學習,有一天能超越老師。
在當時革命黨人心中,洋人就象徵著文明和進步,他們就是想掀起徹底向西方學習的運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農民嘛就象徵著愚昧和落後,革命黨人壓根就沒想過要動員農民,他們覺得自己是精英,社會變革主要靠精英推動,不需要農民參與。
革命黨人不要求老百姓去革命,但對讀書人有要求,他們覺得讀書人都明白道理,他們碰到讀書人一般都要動員一下:哥們,滿清完全是中國人的恥辱,跟我們一起吧,幹掉它,建設一個嶄新的中國。
讀書人參與的多不多呢?肯定不多嘛,讀書人家境一般比較殷實,他們知道國家出現問題了,需要改變,但是他們更希望的是循序漸進的改良,而不是血雨腥風的革命,積極響應革命的讀書人的確不是很多。
但是革命黨人還是要持續不斷的發動起義,這些起義的人從哪裡找呢?這個是玩命的活,要的是不怕死的人啊。
普通老百姓、讀書人這些正常的人肯定都怕死,革命黨人雖然不怕死,但是數量太少,哪裡去找這麼多亡命之徒呢?對了,幫會里這種人最多。
幫會一般靠灰色收入生存,過的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活,在任何時期任何國家都是屬於被打擊的物件,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嘛,所以幫會成員天生就具有“革命性“,他們天生就是反政府組織。
既然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就有了合作的可能,雙方就聊上了,當然,有錢和沒錢的革命黨人採取的策略就不一樣。
在同盟會中,孫中山是最大的金主,因為兩廣靠海嘛,當初為了討生活,到海外謀生的比較多,產生了很多華僑,孫中山主要從這些華僑中籌集經費,有錢就可以收買幫會搞起義,孫中山的“興中會“就一次又一次的發動起義,”黃花崗起義“是辛亥革命前發動的最後一次起義。
光復會和湖南湖北地區的華興會就沒法搞到多少錢,只能找當地的富豪捐點,實在沒辦法,沒錢就聯絡感情嘛,比如拍拍對方馬屁啊,或者給幫會大佬講,你們以前就是反清復明的,幫會大佬可能興趣就來了,這下子就被繞進去了,這幫粗人動腦筋哪裡比得上這些讀書人呢?於是各種反清復明的神話就被編造出來了,比如天地會、少林寺之類的,於是這些幫會大佬革命的積極性就上來了。
幫會成員有什麼特點呢,典型屬於有組織無紀律,嚇唬老百姓還可以,真的指望他們幹成啥大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逞匹夫之勇嘛,碰上哪怕已經爛到骨子裡的清政府軍,也是不堪一擊,所以這些起義通通都失敗了。
後來武昌起義了,清政府倒臺了,這下子就開始熱鬧起來了。
雖然幫會組織在革命中起的作用不大,但他們認為自己是革命元勳,在湖南、江西、浙江、四川,這些幫會分子都是這麼想的,覺得推翻滿清有自己的一份功勞,現在應該要享受勝利的果實了。
當時社會一片混亂嘛,新得秩序還沒有建立起來,幫會分子就用自己的方式來享受勝利果實了,他們進城搶地盤,在搶到的地盤上坐天下,拿出自己最擅長的老本行,比如包娼庇賭和公開搶劫之類的,搞得城裡村裡都烏煙瘴氣。
當時湖南都督焦達峰和陳作新,他們在湖南發動起義靠的就是幫會分子,現在革命成功了,幫會分子覺得自己居功至偉,天天到都督府裡要吃要喝還要求官職,焦達峰每天在院子裡擺流水席,接待各路江湖人物,把清政府在湖南留下來的幾百萬兩銀子都花光了,還不能滿足這些人的胃口,最後焦達峰和陳作新先後被這些江湖人士刺殺了。
江西的幫會也非常猖獗,搞得前後幾任都督都受不了,害怕被暗殺,官鬥不當了就跑了,最後李烈鈞去了,他手段比較強硬,沒有慣著這些幫派分子,先把這些幫會大佬全部抓起來,然後用機槍掃射,把這些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