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竟然敢如此大聲喧譁,還當著呂雉的面要斬殺樊噲。
就連陳平這樣勞苦功高、奉劉邦之命而來的人,都不敢輕易動樊噲一根汗毛。這個中郎將的膽子也太大了!
季布原是項羽的部下,勇猛無比,多次將劉邦圍困。
劉邦滅掉項羽後,季布害怕自己會遭到誅殺,於是藏匿在朱家當奴隸。
後來經過他人推薦,才得以入朝為官。
這位曾經在戰場上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如今卻能夠委身在大戶人家,甘心做一名奴僕,其隱忍能力可見一斑。
此時,朝中大臣們個個義憤填膺,被匈奴人的侮辱衝昏了頭腦,恨不得立刻出兵消滅匈奴。
然而,季布卻能夠保持冷靜和忍耐。
他曾經忍受過為人奴隸的屈辱,對於冒頓單于的來信並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相反,他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與匈奴正面衝突並不是明智之舉。
季布指出樊噲應該被斬首的原因是他當面諂媚。
根據當時的法令,欺騙皇帝的人應當處死,更何況是當面諂媚呢?
這一觀點引發了朝臣們的不滿和反駁,他們認為季布自己才是諂媚之人。
朝臣們的反應表明,他們想要先斬殺季布,然後讓樊噲率領軍隊出征。
面對朝臣們的質疑,季布據理力爭,講述了過去的歷史教訓。
當初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兵力強盛,將領勇猛,謀士計策深遠,但仍然被困在白登山,甚至樊噲也被囚禁。
這個例子說明了與匈奴作戰的困難和風險,強調了謹慎行事的重要性。
此時樊噲竟然口出狂言,聲稱只需十萬兵馬便可踏平匈奴,這豈不是公然欺騙呂雉?
他還舉例說明,秦朝之所以會滅亡,正是因為修建長城抵禦匈奴而廣徵徭役,最終引發了陳勝和吳廣的起義,導致國家覆滅。
如今戰爭的創傷尚未痊癒,樊噲卻當面諂媚,慫恿呂雉發動戰爭,如果真的出兵,必定會引起天下大亂。
昔日劉邦率領眾多武將,意氣風發地進軍平城,本欲一舉消滅匈奴,重現蒙恬當年的威風,讓邊疆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當他們到達平城時,劉邦及其隨行人員被圍困長達七天七夜,缺乏食物供應,士兵們餓得連拉弓的力氣都沒有,於是天下人送給劉邦一首歌詞:“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這首歌真實地描繪了當時劉邦所面臨的困境。
朝堂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但卻無人敢輕易提起當年的白登之圍,彷彿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恥辱歷史。
然而,當季布再次提及這段往事時,眾人心中對匈奴的恐懼如潮水般洶湧而起。
他們深知,匈奴的強大和兇殘曾給漢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
隨著季布講述起秦末農民起義的故事,大臣們的擔憂愈發加劇。
他們擔憂大漢會像秦朝一樣,因為好大喜功、盲目自信而走上一條不歸路。
季布的話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直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當季布說完最後一句話時,整個朝堂變得死一般寂靜,空氣彷彿凝固了。
大臣們面色慘白,彼此對視一眼後,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中充滿了對白登之圍的恐懼和對未來的憂慮。
漢朝曾經歷過那樣的慘敗,如今如果再次輕率地挑起戰爭,恐怕會重蹈覆轍,甚至面臨亡國之災。
漢朝之所以選擇和親,就是因為曾經在匈奴面前吃過敗仗,明白了自身實力的不足。
和親雖然是一種屈辱的方式,但也是維持兩國和平的手段。
只有這樣,才能讓漢朝有時間發展壯大,待日後實力增強,再由子孫後代來報這一箭之仇。
大臣們被一時的羞辱衝昏頭腦,忘記了長遠的利益。
此刻,經過季布的提醒,他們終於認識到,和親才是當前最明智的選擇。
於是,大臣們紛紛進言,主張繼續推行和親政策,以避免戰爭的爆發。
“太后,當前漢朝還沒有足夠的實力與匈奴對抗,貿然開戰只會帶來更多的災難。”一名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另一名大臣附和道:“是啊,我們需要時間來恢復國力,發展軍事力量。只有透過和親,才能暫時穩住局勢,爭取時間。”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也清楚了匈奴的強大,漢朝目前的兵力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