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侯們紛紛表示:“當然是派兵去討伐他,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呢?”
然而,派兵並非易事,關鍵在於派誰去呢?
如今的劉邦已經年邁,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連續征戰,否則他可能會在戰場上喪命。
自從稱帝以來,劉邦一直渴望享受安逸的生活,平日裡上朝都需要樊噲強行拉他出來。
現在,面對英布的叛亂,劉邦遇到的首要問題並非與昔日戰友之間的手足情誼,而是缺乏可用之才。
這時,汝陰侯夏侯嬰推薦了一個人,此人正是他的家臣,人稱薛公。
據說,這個薛公非常有見識和遠見。
夏侯嬰把英布造反這件事告訴給了家臣薛公。
“本來就應該反啊!”薛公不假思索道。
夏侯嬰吃了一驚:“皇上分封土地給他,封他為王,又賜予爵位,讓他當上了萬乘之主,這樣的恩寵他為何還要反叛呢?”
“這道理很簡單,皇上前年殺了韓信,去年殺了彭越,而韓信、彭越與英布三個人的功勞相當,他們三個可以說是三位一體,生死與共。
現在看到韓信和彭越都被殺掉了,英布自然會擔心下一個輪到自己,因此才會起兵謀反。”
劉邦召見薛公,問他:“英布造反,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薛公回答道:“英布造反並不奇怪,但他只有三條路可走,您無需憂慮。”
劉邦好奇地追問:“哪三條路呢?”
薛公解釋說:“第一條路,也就是上策,如果英布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取楚地,再向北吞併齊地,並傳檄燕趙兩地,讓他們固守本土,那麼山東地區就不再屬於陛下您了。
第二條路,即中策,如果英布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取楚地,兼併韓魏兩國,佔有敖倉之粟,封鎖成皋通道,那麼勝負就難以預料了。
第三條路,就是下策,如果英布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取蔡地,然後把重兵屯駐於南越之地,那麼陛下您就可以高枕無憂,安然無事了。”
劉邦聽後,又問道:“那麼,英布會選擇哪條計策呢?”
薛公分析道:“英布原本只是驪山的刑徒,透過自己的努力才成為萬乘之主,這樣的人做事情只會顧及自身利益,不會考慮百姓和後世子孫,所以我斷定他一定會選擇下策。”
果然,如薛公所料,英布造反時採取了下策,而這也為劉邦平定叛亂提供了機會。
劉邦聽了這話非常高興,立刻封給薛公一千戶的食邑,並親自率領軍隊去征討英布。
所謂謀士,就是能夠把整個國家的局勢都看在眼裡,並且對其中的利弊權衡得十分清楚,消除將領心中的憂慮,讓君主可以安心地出征。
而薛公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謀士。
張良因為身體不好只能勉強支撐著送行到曲郵(現在陝西省臨潼縣南)這個地方,他對劉邦說道:“本來我應該跟著一起去,但是我的病情實在太嚴重了。楚人的作戰風格一向以勇猛、快速著稱,陛下您千萬不能跟他們正面交鋒啊。”
於是,張良建議劉邦讓劉盈擔任關中地區的將軍並監督軍隊。劉邦便任命張良為太子傅。
張良一直以來都是忠心耿耿,而且這次生病也是真的生病了,並不是故意裝出來的,所以劉邦對他還是非常信任的。
在這場生死攸關的戰爭中,士氣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
於是,英布站在營帳前,對著他的將士們大聲喊道:“兄弟們!我們即將面臨一場惡戰,但大家不必擔心。
如今的皇上已經年邁,經歷過無數次戰鬥的他,早已對戰爭感到疲憊不堪。因此,他必定不會親自出徵。
而在劉邦所派遣的將領中,我唯一懼怕的只有韓信和彭越。然而,幸運的是,他們二人皆已離世。
至於其他將領,我毫不畏懼!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勇往直前,定能戰勝敵人!”
眾人聽後,紛紛振奮起來,士氣高昂地回應道:“願追隨將軍,共赴沙場!”
然而,事實上,英布雖然勇猛無畏,但卻缺乏智謀,僅僅擅長猛衝猛打、兇狠殺戮。
這樣的特點使得他更適合擔任衝鋒陷陣的前鋒大將,而非掌控全域性的王侯或出謀劃策的軍師。
果不其然,正如薛公所預料的那樣,英布首先率軍攻打荊國(現今江蘇蘇州市)。
荊王劉賈無力抵抗,只得匆忙逃離,最終在富陵(位於江蘇洪澤縣西北)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