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第3/5頁)
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惹是生非。這個俗語表示一個人即使改變了身份或環境,但性格和行為習慣卻難以改變,仍然會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
5. 趙員外送魯智深上五臺山——引狼入室(此說法不太恰當,但可從一種調侃角度理解):從五臺山僧眾的角度來看,魯智深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和困擾,就好像趙員外把一個“麻煩製造者”送到了他們身邊。當然,這種說法是對魯智深的一種不太恰當的解讀,但從一種幽默或調侃的角度可以這樣理解。
五、《水滸傳》第四回名為“趙員外重參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故事梗概如下:
1. 魯智深避禍五臺山: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后出逃代州雁門縣,在此地遇到了之前他所救的金氏父女。此時金翠蓮已成為當地富戶趙員外的外室,金老便將魯智深帶到趙員外莊上。魯智深在趙員外莊中住了七八日,得知官府緝捕甚緊,打算離去。趙員外為了讓他躲避災禍,送他去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法名智深。
2. 魯智深不守清規戒律:魯智深雖做了和尚,但難以適應寺廟生活。他不坐禪,還經常喝酒打人。過了一段時間,他下山打造了像關王刀一樣的戒刀和禪杖。
3. 大鬧五臺山:魯智深假借過往僧人名義喝酒吃狗肉,之後在半山亭拽拳使腳,打坍了亭子,打壞了金剛。他甚至還想放火燒寺院,回寺後嘔吐,又給禪和子嘴裡塞狗腿,搞得大家亂作一團。監寺、都寺遣眾人來打他,魯智深趁酒醉大鬧一場,最後被長老喝住。
4. 後續安排:因為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搞得寺院雞犬不寧,趙員外只好把文殊院重修,並把魯智深安排到山西五臺山繼續出家。後來,智真長老只好將他介紹到東京大相國寺,讓他去投奔自己的師弟智清長老。
六、《水滸傳》第四回“趙員外重參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主要人物有:
1. 魯智深:原是渭州提轄魯《水滸傳》第四回中的梗概主要人物及經典詩句:達,因三拳打死鎮關西后出逃至代州雁門縣,後在趙員外的安排下到五臺山出家為僧,法號智深。他性格直率、魯莽,難以忍受寺廟的清規戒律,在五臺山喝酒吃肉、打架鬧事,展現出其豪放不羈、不受拘束的性格特點。
2. 趙員外:金翠蓮的恩人兼外室的丈夫。他為人仗義,知恩圖報,在得知魯智深無處可去後,將他送到五臺山出家,為其提供了避難之所。同時,他與五臺山文殊院的智真長老關係較好,在魯智深出家一事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 智真長老:五臺山文殊院的方丈。他是一位有修行、有智慧的高僧,能看出魯智深的本性和未來的造化。儘管魯智深在寺中行為不端,多次違反清規戒律,但智真長老念在趙員外的面子上以及他對魯智深的特殊看法,一直對魯智深加以庇護和容忍。
七、《水滸傳》第四回中的經典詩句如下:
1. “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這是挑酒桶的挑夫所唱的曲,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和一種蒼涼的意境,為後文魯智深的故事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
2. “頭重腳輕,眼紅面赤;前合後仰,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蛇。指定天宮,叫罵天蓬元帥;踏開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體醉魔君,放火殺人花和尚。”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魯智深醉酒後的狀態,將他的醉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也體現出他豪放不羈、不受拘束的性格特點。
3. “心頭火起,口角雷鳴。奮八九尺猛獸身軀,吐三千丈凌雲志氣。按不住殺人怪膽,圓睜起卷海雙睛。直截橫衝,似中箭投崖虎豹;前奔後湧,如著槍跳澗豺狼。直饒揭帝也難當,便是金剛須拱手。”此句對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時的氣勢和威猛進行了精彩的描寫,展現出他的勇猛和強大的氣場,彷彿具有不可阻擋的力量。
4. “酒中賢聖得人傳,人負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這是對酒的一種思考和感慨,指出酒既能成就人,也能讓人因酒誤事,而所謂的醉酒往往是人心自醉,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5. “有分教,這人笑揮禪杖,戰天下英雄好漢;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讒臣。直教名馳塞北三千里,果證江南第一州。”此句是這一回結尾的評語,對魯智深的未來進行了一種預言式的描述,也為他後續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展現出他的豪邁氣概和英雄本色。
八、《水滸傳》第四回中的梗概主要人物及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