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20節 (第2/3頁)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esp;&esp;于謙連忙說:“到了。”
&esp;&esp;郭嘉樂眉頭微抬,指了指地上鋪了好長的線,笑道:“這樣一來,延長銅線,確實可以實現電能的十五丈距離傳輸,等到製出百丈長的線時,我們再進行一次測試,若依舊成功,我們便可以奏請朝廷進行六十里遠端鋪線與實驗。”
&esp;&esp;宋斷斷忍不住擊掌,暢想道:“如果六十里依舊成功,那三百里,五百里,千里,乃至萬里,都可能成功!一旦此事做成,將會徹底改變歷史!”
&esp;&esp;于謙看著兩人,發自內心地感覺高興。
&esp;&esp;為了這些實驗,兩人齊心合作,悶頭進行了兩年之久,終於製出來了鍍錫銅線併成功用橡膠封裝,並完成了手搖式電磁感應儀器的製作與眼前的電流感應指標儀。
&esp;&esp;雖說現在沒有人清楚這東西到底有多少用處。
&esp;&esp;國子監研究,允許進行無用的研究,但想要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援,就必須說明繼續研究下去可能出現的結果,比如應用場景、應用價值。
&esp;&esp;郭嘉樂不知道電能的應用場合與價值有多大,但很清楚,這是一個極新且具備迷人奧秘的領域,郭嘉樂希望透過創造電能來獲得閃電的能力,將天地照亮,可這一項研究尚沒有半點頭緒,現在有限的電能根本無法點亮什麼東西,至少郭嘉樂還沒有做到。
&esp;&esp;但郭嘉樂最終還是找到了說服國子監的理由。
&esp;&esp;于謙想起郭嘉樂天馬行空的設想,他竟想要製造二十六臺手搖式電磁感應儀器,然後鋪設二十六條線出去,接通二十六個電流感應指標儀,每一個線設為一個拼音字母,當指標晃動時,意味著傳達出了一個字母,用這種法子,可以藉助拼音的方式實現語言的傳達。
&esp;&esp;國子監對這個驚人的想法很是震驚,在兵學院上課的徐輝祖聽到之後,當即找到郭嘉樂,看過最原始的儀器之後,徐輝祖放出話來:“只管花錢,沒錢了就找國子監要,國子監沒有就找兵部、戶部與皇上要,實在沒人給錢,我給,哪怕是賣了魏國公府也要繼續研究下去!”
&esp;&esp;徐輝祖並不是僅僅說句話那麼簡單,他將此事告知了兵部、五軍都督府與一干公侯伯爵,聯名二百餘勳貴、將領、官吏,上書朝廷將郭嘉樂的研究列為最高秘密,並全力支援。
&esp;&esp;那是二月十八日的事,於是,出現了一個高度機密的“218”計劃,只不過這個高度機密需要在外面進行,實在機密不起來,郭嘉樂又不想換個地方,習慣了國子監的地下室。
&esp;&esp;於是國子監匠學院便設了個規矩,對郭嘉樂的研究有了“三不準”,未經許可,不準打聽,不準觀察,不準翻閱文件。
&esp;&esp;于謙是“218”計劃的參與者,曾提議使用玻璃封裝銅線,雖然可行,但根本沒辦法用,不小心就摔碎了……
&esp;&esp;這次計劃的成功,為遠端訊息的傳輸奠定了基礎。
&esp;&esp;一旦六十里甚至更遠距離實驗成功,那大明將會擁有一種全新的傳遞訊息渠道,一種不需要驛使八百里加急,不需要火車,不需要船隻,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將訊息傳到很遠之外的地方。
&esp;&esp;這種用電來傳遞文書的方式,將會極大強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esp;&esp;試想,若是北京煤炭缺口過大,只需要發個電報給山西,讓其大量運輸煤炭而來,便能夠緩解問題。若西疆行省收到了帖木兒國內的情報訊息,完全可以透過電報將訊息告知北京,而北京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回覆應對之策。若鳳陽府出了災,朝廷只需要電報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等行省,從不同方向輸糧……
&esp;&esp;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價值,如果草原上有誰想蹦躂,西南土司想吃火藥彈,定遠行省有人掀翻了桌子,西疆行省需要活動活動,朝廷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收到情報並做出決策,而不是需要動輒十天至一個月以上。
&esp;&esp;這是一項改變大明劃時代的發明與創造,當之無愧的偉大!
&esp;&esp;匠學院院長周昌走了過來,看著歡喜的三人,笑道:“看來實驗取得了成功,這才讓你們三人笑容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