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20節 (第1/3頁)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水師的人都回來了,該回北京了。
&esp;&esp;只不過這次返回,朱允炆選擇了微服私訪,看一看大明的底層,到底有沒有一改登基初期的落魄與窘困。
&esp;&esp;洪武朝,用了三十一年打造地基,建文朝,用了十四年來建築。
&esp;&esp;盛世,終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再次降臨華夏大地。
&esp;&esp; 看未來三百年?
&esp;&esp;建文十四年,十一月。
&esp;&esp;頂著寒風,踩著積雪的朱允炆再次回到北京城,面對群臣,宣佈了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
&esp;&esp;用五年時間,開盛世。
&esp;&esp;多年前,朱允炆曾從百姓家餘糧、餘財,官倉儲備、官冶鐵數量、文教、軍強等方面定下盛世六條標準。
&esp;&esp;受益於朝廷不擾民、徵民必給徭役錢,稅賦較輕,加上連年來整體風調雨順,大明最底層的百姓已經基本上擺脫了吃不起飯的困境。
&esp;&esp;按照各地府州縣文書,各地暗訪、暗查,朱允炆初步判斷,大明距離盛世已然不遠。
&esp;&esp;尋常小縣百姓之家,超過七成有一年以上存糧,九成以上百姓存糧不低於半年,剩下不足一成,不是孤寡,便是家中遭遇困境,因病因缺失家庭主力造成困頓。
&esp;&esp;百姓手中有餘財已不算什麼稀罕事,在耕作的同時,男人出力做點工,一年下來家庭存餘個四至五貫還是常見,少的也有兩貫。受益於地方基建、水利工程等進行,地方百姓做工機會也多。
&esp;&esp;而社學、縣學、府學、國子監的四級制度確定,特別是國子監基本取代科舉,讓底層社學教育逐漸興盛,而初級教育的強制性與掃盲的進行,讓百姓之家無白丁不再是夢,孩子識字也算是完成了這個目標,畢竟孩子遲早會成為丁口。
&esp;&esp;至於官冶煉鐵的產量超過一萬萬斤的目標早就突破了,建文十三年官冶煉鐵的產量甚至達到了兩萬萬六千萬斤,而今年官冶鐵的產量突破三萬萬斤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esp;&esp;而軍強中敵喪膽的目標,這個不好說,因為敵人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什麼喪膽不喪膽了。軍強的指標,早在一場場戰爭中奠定下來。
&esp;&esp;盛世六條,除了少數的百姓存糧不足外,基本上已全部實現。
&esp;&esp;朱允炆並沒有急著宣佈盛世的到來,也不准許朝廷公文裡妄議盛世,因為在朱允炆看來,大明依舊算不上富裕,哪怕一些士人與百姓已經感覺到日子好過了。
&esp;&esp;在建文十五年的元旦,朱允炆喊出了用五年時間攻堅克難、幫扶貧困百姓,開創大明盛世的強音。
&esp;&esp;這是大明王朝 電報的
&esp;&esp;夏日蟬鳴,叫得天氣更熱了。
&esp;&esp;于謙抬起袖子,擦去額頭的汗水,與宋斷斷一起盯著眼前的儀器。
&esp;&esp;陡然之間,儀器裡面的指標輕微搖晃了下。
&esp;&esp;“動了!”
&esp;&esp;于謙與宋斷斷齊聲喊了出來。
&esp;&esp;隨後,指標再次晃動,這次的幅度明顯更大一些,但很快又退回到了最初的位置,很快,指標再次晃動,這次指標不僅偏轉,偏轉的幅度還在一點點增加,最終穩定了刻度“3”的位置,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指標似乎失去了支撐力量,轉而回到了最初點。
&esp;&esp;郭嘉樂從地下實驗室裡跑了出來,隔著十幾丈遠就喊了起來:“如何?”
&esp;&esp;于謙、宋斷斷起身,咧嘴笑著。
&esp;&esp;郭嘉樂很快跑了過來。
&esp;&esp;宋斷斷滿是歡喜地說:“郭兄,你做成了一件前無古人的偉大之事!”
&esp;&esp;于謙點頭,稱讚道:“確實配得上偉大二字。”
&esp;&esp;郭嘉樂哈哈大笑著,小心翼翼地抱起儀器:“偉大不偉大,那是身後事,與咱這輩子無關就不作討論了,可到了刻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