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終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神書體”,是獻給神明的文字。
石碑下段的三十二行甲骨文字,又稱為“世俗體”,是殷商平民通用文字。
因此,就出現了一碑兩文的現象。無疑,這塊殘碑便是開啟殷商曆史的金鑰匙。
邊翻邊譯,這塊殘碑文記載了一段匪夷所思、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
堯舜時期,洪水氾濫,大河南岸嵩山的有崇氏與大河北岸太行山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
鯀是有崇氏的首領。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結成聯盟,推舉鯀作為領袖治水。然而,鯀歷時九年,最終失敗。治水失敗後,鯀被殛死於黃海之濱的羽山。
禹是鯀的兒子,鯀死後,禹受命,聯合共工氏及其他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繼續治水。禹放棄鯀“堵”的治水方略,改以疏導為主。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減少水害。
大禹治水後,山上的居民遷移到原野中,開墾沃土。從此,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之地。
由於大禹治水有功,部族勢力增強,大禹得以一統王權。
大禹建立夏朝後,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九州的名山大川、鬼神精怪、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陳列於宮門之外,以避凶就吉,祈求夏朝得到上天的佑護。
以上就是史書記載的夏禹九鼎的傳說。
然而,真實的歷史是:大禹隱瞞了夏禹九鼎真正的秘密……
玉米小說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