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氣血執行的知識,有助於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透過關注脈象和氣血的變化,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採取相應的調理措施,維護自身的健康。
(五)與其他中醫理論的關聯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與中醫的其他理論相互關聯、相互滲透。它與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等緊密結合,共同構成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有機整體。
與臟腑學說的結合,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脈象和氣血變化與臟腑功能之間的關係。與經絡學說的聯絡,則揭示了脈象透過經絡傳遞疾病資訊的機制。而病因病機學說則為理解脈象和氣血變化背後的病理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六)現代研究與思考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現代研究從脈象的客觀化測量、氣血執行的微觀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試圖揭示其中的科學內涵。
雖然現代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醫理論的複雜性和整體性仍然需要我們以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和探索。我們需要在傳承中醫經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的方法和技術,進一步深入研究脈象和氣血與疾病的關係,為中醫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有力支援。
(七)總結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是中醫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所蘊含的關於脈象、氣血執行和疾病診斷的智慧,歷經千年而不衰。深入研究和理解這一篇章,對於我們傳承和發揚中醫文化,提高醫療水平,維護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今時代,我們應當珍視這份寶貴的遺產,不斷探索創新,讓中醫這一古老的醫學體系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人類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
透過對《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的深度解析,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脈象和氣血在人體健康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透過觀察它們來診斷疾病的方法和意義。這一經典篇章不僅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探索人體奧秘、維護健康的重要指南。讓我們共同努力,傳承和弘揚中醫的智慧,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二、《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原文與譯文如下:
(一)原文:
平人脈象的基本定義:黃帝問曰:平人何如?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
異常脈象及病症表現: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痺。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
四季胃氣脈象與病症預測: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長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藏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胃之大絡的相關表現: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則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洩也。
寸口脈象與病症的關係: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痺;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其他病症的脈象表現: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惰,安臥。脈盛,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