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翼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朝在推翻蒙元統治之後,太祖、太宗兩代人數次北伐,將蒙古人徹底的驅逐出中原地帶。
蒙古人經過數年變革,分裂為瓦剌、韃靼、兀良哈三部。其中兀良哈受永樂招安,設朵顏三衛,屬於親明勢力。其餘兩部,則一直保持著流寇習氣,總琢磨著恢復昔日大元的榮耀。
為防止蒙元反撲,朝廷在北部邊境設定了九個大軍區,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太原)鎮、延綏鎮、陝西鎮,寧夏鎮,甘肅鎮。
九大邊鎮,號稱九邊。
由於長期以來,各軍鎮互不統屬,無法形成有效互動,很難攔截流竄進犯的韃子騎兵。於是在弘治十年,設立了三邊總督,節制排程陝西、寧夏、甘肅三鎮兵馬協同作戰。
幾年下來,雖然防禦能力有所提升,卻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到了今年,火篩索性亮明旗號進駐河套,一副“俺們蒙元大汗又回來啦”的架勢。
河套地區是何等要緊?華夏先輩們早在血跡斑斑的史冊上寫的清清楚楚。
失河套,意味著中原喪失最好的養馬地。而胡人卻能以此為基地,隨時南下血洗中原。
弘治皇帝為此急的亂上火,數次問計於內閣。正史上這幫孫子是一直憋著到來年,人家放馬南下,連破數城,直逼平涼,才像一個大耳光把這幫人抽醒。
現在皇帝要奪權,放出條惡狗亂咬人,不套上籠嘴以後還能有個好?
這幫人算來算去,推出已經年高七十五歲的老將秦紘。老頭曾在宣大做過總兵,在任時將宣大一線經營的鐵桶一般,數次擊退來犯的韃靼人。是大明朝堂上,難得的儒將。
這老頭一向敵視內官,又是個死硬脾氣,由著他倆去北邊死磕。
別看秦紘年紀大,卻仍舊龍精虎猛。孫錚接到旨意還在宮裡和小太子扯了幾天皮,老頭下午接旨,連夜出發,率親衛連續賓士兩千裡,不到十天就抵達前線,接手防務。
而孫錚,則帶著一群跟班,直接北上走薊州,然後悠哉悠哉,沿著整個北境邊防線,一路遊山玩水,慢慢向西走。
這次出門帶的十二名隨從,年紀普遍在二十上下,都是從小練習葵花功的高手。
這些人和趙元福、錢雙喜一樣,出自一支名叫淨軍的秘密部隊。所謂淨軍,就是會武功的太監組織。所有成員都是從小培養,忠誠度相當高。能夠一次拔出十二人,皇帝和洪三寶對孫錚的重視可見一斑。
按照慣例,他們由孫錚賜名,也會終生追隨孫錚。
孫錚便以十二星相的名號,為他們命名。注
從薊州鎮到最西邊的甘肅鎮,直線距離就將近兩千裡。算上各種犬牙交錯的邊境地形,這一趟路程遠遠超過了四千裡。
有孫錚帶隊,一行人不缺吃喝,更不缺花銷開支。化妝成牧民在北地遊蕩幾天,與當地遊牧人交朋友、拉關係。又流竄進內地大城呆幾天,享受幾天文明世界洗禮。
一趟幾千裡遊蕩下來,走到肅州,已是夏去秋來,落葉繽紛的時節。
在這裡,孫錚得到確切訊息,人家秦尚書都上任兩個多月了!
老頭到前線,巡視一圈決定,將治所放置在固原。請示過朝廷,獲得許可,招募了數萬民夫,正在熱火朝天的修建固原城。
孫錚只好掉轉馬頭,折返固原。在東返路上,孫錚發現,有著明顯耕種的大面積良田已經拋荒,常常數十里沒有人煙。
這特麼是在長城以內!都是韃子害的!
蒙古人經過這多年發展,實力早已恢復。如果不是內鬥不休,怕是早已捲土重來,南下爭奪花花世界了。
固原已是大工地,密密麻麻分佈著行軍帳篷和各式棚屋。觸目所及,到處是忙碌的軍民人等。
孫錚還是第一次見到古代的建築場面,站在高處打量。
整個工地,至少有五六萬人在同時忙活,卻各行其事,井井有條。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種排程管理能力。
雖然到處都在忙碌,畢竟是軍鎮重地,必要的衛哨還是很充足。就在孫錚打量工地的這一陣,四周悄無聲息圍上了一圈持弓帶刀的兵士。
孫錚這幫人現在是塞外牧民裝扮,也難怪人家會當成探子。
司晨亮出腰牌,與對方溝通。表明身份,被帶到軍帳安置。
接待孫錚的是一位名叫朱鼎的邊軍指揮使,秦帥去巡邊,不在固原。
孫錚也不在意,只要有地方安頓人就行。換了漢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