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對,忙推了推女人,卻不想女人深醉,翻身叫了聲“夫君”,腿壓住無風又睡,無風怎麼也掙不脫。想起笑話裡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睡,祝英臺在中間放了一碗水,說誰越界灑水誰是禽獸,第二日果然完好無損,祝大罵梁禽獸不如。便由著婉兒身體、由著自己心性去。
這樣拖拖磨磨、肆無忌憚地,在大自然中徹底放飛了自我,只管今日飄飄似仙,不管他明日洪水滔天。
待第三天起身時,無風感覺腿都拉不動,騎在馬上都能睡著,而婉兒面色更為紅潤,身體更為圓潤。
注:古代的酒肆,和當今酒吧一瓶一瓶或者一杯一杯的酒不同,大多是論壇賣;喝酒很多也不會用現在的小酒杯,包括博物館裡展出的帝王用品,酒器的體積也不小。哪怕是文人,也有“斗酒詩百篇”,“新豐美酒鬥十千”之言。
酒文化融浸於中華文化中,釀酒在中國也是歷史悠久,根據考證,最早的釀酒技術可以追溯到商朝,在這之前,人們只能在果物或者糧食自然發酵的時候隨緣得到酒,也就是“自然生酒”;到了殷商,人們開始掌握了釀造技術。
酒的核心是酒精,這是果物或者糧食中的糖類發酵產生的,商朝的人們發現了“櫱[niè]”,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酒麴。那時候人們制酒,是“若作酒醴,爾惟曲糵”,這種方法比較粗糙,得到的是濁酒,成本也不高,在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方法雖有改良,也就是換了酒麴,但是本質不變,生產出的都是濁酒。所謂“濁酒一杯家萬里”,就是指的這種酒。這種酒有很多沉澱,純淨度比較低,度數也很低,大約10度甚至更低。
周朝就有了壓榨過濾的手段,得到的就是所謂的清酒了。歷史上管仲聲討楚國所說的:“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這裡的酒就是清酒。因為清酒的製作更加繁瑣,所謂“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清酒價值較高,很多是皇宮貴族專供。
從秦朝到魏晉,人們一直在嘗試改善酒麴,漢代已經有以麥為原料製作酒麴了,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作物都在選擇之列;
唐朝大米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研製出了由曲母直接培養製成的的紅曲,紅曲糖化力更強,發酵效果也更好,可以製得大約8-9度的酒。酒麴的選擇越來越多,酒的種類和風味也越來越豐富,還有各種香料和水果製作的酒也流行起來,“葡萄美酒夜光杯”,說的就是葡萄酒。
一直到宋朝,壓榨過濾法都是主流,直到“連渣拌飯法”的出現。這個方法是把米蒸好冷卻後拌入曲渣,可以根據氣候和季節不同控制酒麴的量,得到更加醇香的酒,也提高了一些度數,可以達到十幾度。
一直到這個階段,想要大碗喝酒,或者是武松一波幹了十八碗的操作還是可行的,不會酒精中毒,核算下來大概也就是當今幾瓶的酒精量,尚可接受。不過,到了元朝明朝之後,再這樣乾杯,武松可能在打虎之前山都上不去就要送急救了。
這是因為,宋朝末年,就有遊牧民族傳來的蒸餾技術了,隨後一點點完善。蒸餾技術對於釀酒來講,是一個質的飛躍,因為蒸餾可以富集和提純,使得酒精度數大幅度提高,而且變得可控。因此,到了明朝,就可以生產出高達60度的酒了,酒的品質有了極大的改善,比較接近當今的酒了。
元朝蒸餾酒成本較高,還是貴族專享,而且民眾也更青睞低度酒。這種情況明朝依然存在,人們對於傳統方法的低度酒更加偏愛,因此雖然有蒸餾酒,但是並沒有廣泛推廣。直到清朝,馬背上的滿族人偏愛高度酒,蒸餾酒這才流行起來,走進了千家萬戶,也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