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靈麓夜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91章

察舉之必要

“察舉制。”劉徹聞言,手指敲了敲案牘,輕聲喃喃,“有點意思。”

察舉這個概念並非首次出現。

高祖十一年,劉邦便釋出過一道要求各地舉薦“賢士大夫”的詔書。

詔書中言:“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這封詔書的頒佈,可以算是推行察舉的雛形。

無獨有偶。

孝文帝時期同樣有詔書下達。

“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這次察舉不僅新規定了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的內容,同時規定縣乃至於鄉要根據人口規模進行察舉。

“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至於文帝十二年再度下達詔書。

“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萬家之縣,雲無應令,豈實人情?是吏舉賢之道未備也。”

這代表著察舉的內容中新出現了廉吏這一科目。

綜上所述,察覺這個制度並非什麼新概念。

不過陳洛的提議,乃是讓察舉制常態化、制度化、規模化。

畢竟無論是高祖時期,亦或者文景二帝時期,察舉制只是選拔官員的補充手段,選拔的人數稀少,每次少則選拔二三十人,多亦不過百人,外加時間不固定,有時候可能十來年都不舉行一次。

當然,陳洛知道,這與時代背景不無聯絡。

高祖、惠帝再到文帝初年,開國勳貴大部分健在,功臣派掌控著大漢的主要權力,甚至可以制衡皇權。

功臣、徹侯的後人若想出仕,那麼他們的子嗣自然可以佔據朝堂中高層的位置,若是去往郡縣、諸侯國內做官,至少都是縣令起步,哪怕不染指中央權力的陽夏陳氏,在地方上亦有子弟擔任到郡守一職。

畢竟家族的權力與地位需要維護,後代只要稍微有些出息,老一輩還是願意把他們往上扶一扶。

限於時代背景,察舉確實不能大規模的實施。

官位就那麼多,若是召來賢才,卻沒有合適的位置安排給人家,累積下來,那些賢才會有怨氣,就如同別人送來千里馬,你卻讓它每日閒置在馬廄內,暴殄天物,世人便會惋惜千里馬的境遇,嘲弄你的無知,再無人願意將千里馬送上門來。

待到時代繼續向前發展,到了孝文帝晚年時,第一、二代功臣派,基本上全部退出了朝堂權力中心,尤其是家中後輩較為拉胯的,比如平陽曹氏、酇地蕭氏、留地張氏等,已經基本退出了權力中心。

當時朝堂的勢力,以賈誼代表的文臣為主;至於關外,則是各個劉氏諸侯王盤踞一方。

在孝景帝登基之後,為了打擊劉氏諸侯王在地方上過於龐大的勢力,導致出現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的平定,則間接性地促成了軍功派的興起。

軍功派的領袖乃是周亞夫,與功臣派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

因此在景帝年間,走軍功入仕才屬於正途,察舉的次數更是少得可憐。

直到劉徹登基,無論是功臣派、諸侯王還是軍功派,勢力已經不復當初,而現在看似風生水起的外戚,實際上是依附於皇權存在,並不像前面的那幾個派系一樣,有著制衡皇權的實力與地位。

外加大漢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人口和戶數幾乎翻了一倍有餘,再加上拆分諸侯國,故而新設了不少郡縣。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空缺的官位出現。

劉徹想要任用一批能官幹吏,而非僅僅填滿地方上多出來的官位,那麼察舉制就成了不錯的選擇。

“天下人才多若江中之鯽,陛下的求賢之心如同拋下去的餌料,讓賢人願意匯聚在一起,而採用察舉制,則是將這些賢才全部‘撈’上岸,為陛下所用,為大漢所用。”陳洛採用類比來形容人才與察舉之間的關係,聲音緩慢。

劉徹揉了揉下巴,陷入思索。

他在思考察舉制的優劣。

現在自己手下確實缺少可用之才,無論哪個方面,感覺都差點意思。

如果按照竇太后的想法,大漢繼續採用黃老之術治國,那現在的配置完全足夠,但自己未來想要開疆拓土,前方沒有所向披靡的將軍,後方糧草無以為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霍格沃茨的心靈大師

霍格沃茨的心靈大師

予心常安
關於霍格沃茨的心靈大師:“我是真的很想皮一下。”著名龍裔家族傳人、鍊金大師、心靈之路的求索者、學啥啥精通、地精之友、深界之王的大敵——艾登·普威特如是說。正經簡介:艾登普威特攜帶觀眾系統穿越到魔法界,在探索魔法奧秘,判定心靈高峰的道路上狂飆。但惡意從心智中湧起,往日埋藏的危機時刻緊追,艾登終將在與他們對抗的過程中,登臨神座主角是吐槽擔當,可能含有大量私設。(新手上路,如果有毒點或者寫不好的還請各
歷史 連載 17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