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晨光初破,早朝鐘聲悠揚,預示著新一日的朝政紛爭即將拉開序幕。周延儒,這位深諳崇禎帝心意的權臣,早已佈下棋局,未待劉宗周等清流勢力就沈槯之事發起反擊,兵科都給事中龔鼎孽便挺身而出,直指劉宗周心懷不軌,聚眾施壓,更將國之棟樑沈槯喻為“國之利器”,意在保護,實則暗含貶損。
緊隨其後,吏部侍郎王錫兗亦步亦趨,上奏稱劉宗周誣陷陳新甲,言辭鑿鑿,一時朝堂之上,風向驟變。禮部尚書謝升、史部尚書鄭三俊等人紛紛響應,清流之勢似有被壓制之兆。
正當劉宗周欲率眾反擊之際,右都御史李邦華,這位暗中已倒向周延儒的盟友,突然倒戈一擊,聲稱劉宗周所列陳新甲八大罪狀皆系偽造,無疑是對劉宗周的一記重錘。
崇禎帝心中明鏡,知此乃周延儒藉機打壓清流之舉,卻也默許其行為。他深知朝中清流不可或缺,然其勢力過盛亦非國家之福。溫體仁倒臺,成基命不作為,清流勢力趁機膨脹,已到必須整肅之時。崇禎帝遂借周延儒之手,行此整飭之事。
劉宗周終被當庭革職,交刑部處置,清流勢力遭受重創。周延儒等務實派大臣逐漸掌控朝政,然其根基並不穩固,背後復社勢力的介入,更讓局勢錯綜複雜。復社中人,多為空談誤國之輩,周延儒此舉無異於前門拒狼,後門引虎,新一代清流勢力悄然崛起,黨爭之火,依舊在明末的天空下熊熊燃燒。
而這一切紛擾,對於沈槯而言,已成過往雲煙。次日,沈槯突聞父喪噩耗,依制獲百日丁憂之期。婚期因此延後,沈槯奉命返歸大同,待丁憂期滿,再返京接任京營提督,並迎娶長平公主。
廣渠門外,沈槯與常延齡、李祖述依依惜別,三人情誼深厚,難捨難分。沈槯深知此行離別,重逢無期,遂贈銀二十萬兩及珠寶首飾,以表對錦衣衛將士辛苦護送的感激之情,及對陣亡將士的哀悼與撫卹。常延齡、李祖述雖百般推辭,終難卻沈槯盛情,含淚收下。
沈槯一笑置之,轉身踏上歸途,心中卻已盤算著如何在丁憂期間,為大明邊疆穩固,再立新功。燕京繁華,於他而言,不過過眼雲煙;大同邊關,才是他真正的戰場與歸宿。
\"這銀兩,務必請二位笑納。\"沈槯的語氣堅定而不容拒絕,\"弟兄們的血與汗,我分文未取,此乃我個人對二位兄弟深情厚誼的一點心意。若二位執意推辭,豈非不認我這兄長,也不願他日再續這份情誼?\"
\"這……\"常延齡與李祖述相視苦笑,\"如此說來,這銀兩我們卻是不得不收了?\"
沈槯笑得更深,寬慰道:\"若覺心中有愧,將來大哥若有幸赴江南任職,還望二位多多援手便是。\"
\"大哥此言差矣!\"李祖述爽朗大笑,\"若真有那麼一日,大哥只需一句話,哪怕是翻江倒海之事,小弟也定當全力以赴。在京師或許小弟人微言輕,但在江南那片天地,小弟與常兄的話語還是有些分量的。\"
\"好!\"沈槯欣然應允,抱拳一禮,\"今日一別,後會有期。\"
常延齡與李祖述亦抱拳回禮,齊聲道:\"大哥保重,期待重逢之日。\"
望著常、李二人率軍遠去的背影,沈槯最後深情地回望了一眼燕京城的巍峨輪廓,心中暗自誓言:\"百日之後,我雖暫離京師,但終有一日會榮耀歸來。到那時,我沈槯的命運將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屈辱與無奈,絕不再重演……\"
言罷,沈槯轉身,手一揮,豪邁地喊道:\"兄弟們,啟程回鄉,共赴新程!\"
數日奔波,沈槯一行二百餘人已悄然抵達順天府與大同府交界處的五虎嶺,此地山巒疊嶂,氣勢磅礴。儘管身為大同總兵,但真正的沈槯早已在遼西隕落,如今的沈槯,實則是來自異世的沈璻。幸得隨行家丁中那位憨厚直率的阿木相助,沈槯方能逐步瞭解並融入“沈槯”的身份,避免了諸多不必要的誤會。
談及大同鎮,不得不提其作為九邊重鎮之一的顯赫地位。自永樂帝遷都燕京後,九鎮並立,共守邊疆,大同鎮便是其中之一,曾幾何時,這裡駐守著六十萬精銳邊軍,威震四方。然而,時過境遷,遼東建奴之亂與中原流賊蜂起,使得大明帝國不得不從各鎮抽調兵力,以應對雙線作戰的困境。至崇禎末年,九邊精銳已所剩無幾,尤其是松山之戰的慘敗,更是讓大明邊防雪上加霜。
沈槯深知,自己返回大同之際,正值大明帝國風雨飄搖之時。遼東局勢未見好轉,而中原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勢力卻日益壯大,百姓苦不堪言,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