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實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期改建為寺院,名通慧禪院。金代末年遭戰亂被毀。元初,主持總公、恩公師徒歷時三十年,重建寺院,擴大規模,使大明寺重新興盛。大德十年(1306年),時在懷州當王爺的元仁宗曾親臨大明寺,焚香祭拜,並頒佈令旨,保護寺院財產。明清兩代,不斷增修,香火鼎盛,規模宏大。

此大明寺坐北朝南,總體佈局呈長方形,元、明、清歷代古建築13座,依中軸線而建。左右堆成,次第為山門、金剛殿、天王殿遺址、閻君殿、小壇、中佛殿、伽藍殿、地藏殿、後佛殿等。其中中佛殿為院內主體建築,建於元代初期,手法豪放,構建精美。後佛殿樑架彩畫,色彩華麗,栩栩如生。

陽臺宮:濟源西北80裡“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華蓋峰南麓,為王屋山“道教三宮”(紫薇宮、陽臺宮、清虛宮)之一。

此宮為唐代茅山宗第四代宗師司馬承禎奉唐玄宗李隆基之命,於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王屋山“自選形勝”而建的皇家宮觀。道觀落成後,唐玄宗御書“寥陽殿”匾額,又令其胞妹玉真公主入觀學道。

金正大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祐主持重建了陽臺觀,使之重整復盛,並改名為陽臺宮。元、明、清各代,都對陽臺宮進行過多次修葺。

陽臺宮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級遞升。平面建築佈局依中軸線而建,依次有山門、大羅三境殿、東西廊房、玉皇閣、王母殿、長生殿、白雲道院過廳等。院內數十通各代碑碣,記載著陽臺宮的千年興衰史。五株擎天古柏和千年娑羅樹,更增加了道院的肅穆莊嚴。

柴莊延慶寺塔:位於濟源西北延慶寺內。

延慶寺建立於唐垂拱三年(687年),因坐落在濟水西源的龍潭岸邊,又名龍潭寺。延慶寺坐北朝南,寺院建築達二十餘座。

柴莊延慶寺塔位於延慶寺內西北角,又名千佛舍利塔、龍潭寺塔、文峰塔。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通慧禪院(即今大明寺)主持比丘法言為藏置舍利子與延慶寺主持省初、河陽念定寺僧教岸共建此塔。塔高28.16米,為六角形七層密簷式磚塔。該塔塔基低矮,內部中空呈筒狀,外部輪廓略成拋物線形,承襲了華夏早期佛塔的營造風格。此外,延慶寺內還儲存有北宋墓塔一座、延慶寺山門、四令堂等附屬建築和唐至清十餘件碑碣石刻等。

五龍口:古位於濟源東北五龍口沁河出山口,是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沁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山西安澤縣。流經山西的安澤、沁源、沁水、陽城、澤州等縣,在濟源五龍口出山,進入平原,再流經沁陽、博愛、溫縣,至武陟匯入黃河。全長485公里,流域面積13532平方公里。歷史上,五龍口水利工程對沁河水利的開發利用持續千年而不絕,併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五龍口水利工程與聞名遐邇的陝西關中平原的鄭國渠建立於同一時期,也稱秦渠。據濟源縣誌》記載“枋木為門,以備蓄洩”,故名枋口堰。東漢安帝元初二年(115年),朝廷敕令河內郡“修理舊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三國魏黃初六年(225年),河南典農司馬孚奉詔重修枋口堰,“夾岸累石,結以為門,用代木枋”。隋開皇十年(590年)左右,懷州刺史盧賁修建利民渠與溫潤渠。唐元和六年(811年),沁河枋口引水開渠灌溉,始稱廣濟渠。唐太和七年(833年),河陽節度使溫造大規模開浚古枋口堰。

元中統二年(1261年),河渠提舉王允中、大使楊端仁開廣濟渠,經濟源、河內、河陽、溫、武陟村坊四百六十三處,灌溉田地三千餘頃。明隆慶二年(1568年),懷慶知府紀誡修浚舊廣濟渠,又在沁北石梯處開創廣惠渠。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河內知縣袁應泰與濟源知縣史紀言相約開創新廣濟渠與永利渠。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濟源知縣塗應選與縣民李三統創修大小興利渠。此後至清代,稱利豐、廣濟、永利、大興利、小興利五條渠為五龍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00年),濟源知縣甘國墀始創甘霖渠。當時這一地區被譽為“河朔小江南”。

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暗渠”達到“隔山取水”的水利工程,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利用“水流彎道”原理取水的水利工程。

盤谷寺:位於距濟源30裡的太行山之陽,風景優美,文化厚重。始建於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是繼白馬寺之後中原地區建立的最早古剎之一。歷經三次興衰,以唐代與明清最為旺盛,明初古峰大和尚主持擴建寺院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焚魂聖體

焚魂聖體

我原來是一個好人
關於焚魂聖體:header
仙俠 連載 0萬字
血色帝王路

血色帝王路

蓮峰山
仙俠 連載 71萬字
武將版三國

武將版三國

陽懿
關於武將版三國:東漢末年,天地異變,呂奉先獨坐天下第一武將的寶座多年。虎牢關下,關東十八路諸侯討董,群英薈萃,豪雄畢集。呂布策馬西來,專治各種不服,吊打天下群雄。看著一個個武將再次鑄就呂布無敵的威名,身處盟軍陣營的郝夢很蛋疼,只得如演義中一般,組織了一次“三英戰呂布”。只不過,此三英非彼三英也!……敬請關注《武將版三國》!
仙俠 連載 166萬字
大宋:我在李清照身上撿屬性

大宋:我在李清照身上撿屬性

大唐彥祖
仙俠 連載 13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