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桫欏雙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比丘當住於空閒寂靜之處,身離憒鬧,心離欲塵,永絕攀緣,求無上道,而此中“阿蘭若處”乃是梵語,即“閒靜處”,謂不作眾事名閒,無憒鬧處名靜,亦是菩提常自觀察的十念處之一。只是當局者迷,這琴音讓旁人聽了淡寂寧神,和緩安心,卻終是不能撫慰操琴人之心魂。若說只願求一隅安身,楊玄瑛在苧羅村內這些時日已讓人心滿意足,但心中尚有無限怨憤與牽掛,還教人難以斬斷,雖身處寂靜,可心中翻瀾不斷,又怎甘就此草草作終,頹廢一生,不知覺間,煩心竟亂了琴律,這一曲終還是彈不下去了,楊玄瑛收起琵琶站起身來,決定明日隨魚蔓雲一同出山,前往餘杭縣投奔劉元進去。

再說此時由於隋帝將吐萬緒列為魚俱羅同黨,將其罷官削職為民,吳郡隋軍臨陣撤將,士氣大損,以至管崇、朱燮二人合力又奪回了延陵、丹陽,整個吳郡再落義軍之手,不過江都由宇文化及、智及兄弟二人坐鎮,管、朱二人還不敢造次渡江。但聽聞淮南軍已至宣城,管、朱二人便於延陵、丹陽沿江構築了烽火臺及防禦工事,留下守兵,又重新招募軍馬,南下去了太湖西岸的義興縣,與餘杭劉元進主力形成犄角,開始盤算起宣城,誓要將隋軍趕回長江水西岸去。而另一邊有王世充自告奮勇接手代辦剿寇之事,宇文兄弟自也樂得留於江都煙花之地縱情享樂,他兄弟二人無心南下渡江,故此揚州一帶長江兩岸雖仍有兩軍互峙,卻毫無劍拔弩張之氣氛。與此同時,位於餘杭縣的劉元進義軍主力,由於南陽一役大捷,名動江南,不僅兵將士氣高漲,又有毗陵、東陽、會稽、建安各方豪傑來投,轉眼義軍主力又聚了十餘萬人馬,個個磨拳擦掌,斧鉞刀槍,皆指宣城。

不過此前有魚俱羅偷渡蕪湖,奪取會稽,若非錢塘潮水來的及時,險些就滅了義軍,劉元進如今想來猶有餘悸。雖說如今魚俱羅已死,可他從未與這接手的王世充交鋒過,亦不知其深淺,劉元進不敢再大意草率冒攻宣城,他一面遣人往宣城一帶打探敵情,一面留在餘杭,厲兵秣馬,等待時機,以期一鼓作氣擊破宣城。也就在劉元進準備揮師西進之際,楊玄瑛與魚蔓雲二人前來投奔,教義軍如虎添翼,更讓劉元進大為振奮,畢竟其手下人馬皆是平民百姓,如今添了兩位隋朝貴族,其名聲大振,立時於大江南北其他各路草莽出身的反王中脫穎而出,與之不可同日而語,故此前楊玄瑛於焦山打傷管崇之事,他也就不再去理會了。

楊玄瑛投了義軍,與王婉兒姐妹重逢,亦是喜不自勝,看著王婉兒眉飛色舞地談起那日錢塘大潮水淹南陽,聽到生動之處,她也不禁拍手贊好,恨自己沒有親眼目睹這驚世駭俗的錢塘大潮。可想到南陽一役雖是大快人心,卻成了魚俱羅被冤殺的導火索,教人總不免一些嘆惋,但千錯萬錯,也只錯在隋帝楊廣殘暴無道,才至忠義之士相繼冤死,此刻楊玄瑛已暗下決心,不再置身事外,誓要推翻昏主,重還天下太平。

義軍在餘杭縣待了數日,恰又逢管、朱率軍抵義興,攻宣城時機成熟,劉元進便趁著軍威正盛時,縱兵出擊,與管、朱共驅宣城,分進合擊,打算南北夾擊王世充。然王世充也算有自知之明,他見義軍來勢洶湧,自知硬碰不是辦法,一邊堅壁清野,嬰城固守,另一邊又派人前往江都,想讓宇文兄弟乘機渡江南下,打散義軍注意力,以配合自己平叛。豈料宇文兄弟自來了江都,無人管束,又戀於江都風花雪月,只是一味敷衍王世充,卻遲遲不出兵渡江,這也讓王世充非常著惱,若非想著還要倚杖宇文家的勢力,恐怕他早已發作斥之。王世充在宣城獨自懊惱抱怨之時,義軍南北二路人馬皆已到了宣城外三十餘里,下寨紮營,眼看大兵壓境,攻城在即,王世充瞧著江都宇文兄弟是指望不上了,他也只有自己設法破敵。

轉眼時至深秋,北風呼嘯,天氣轉涼。義軍營於宣城外這幾日來,劉元進先後遣了幾支小隊前去叫陣搦戰,以期試探王世充底氣,兩軍於城郊小戰數次,隋軍皆是大敗而歸。前線捷報頻頻傳來,看來王世充也不過如此,劉元進躊躇滿志,這便選了良辰吉日,南北兩路人馬遙相呼應,拔寨而起,傾巢而出,直奔宣城,齊攻南北二門。戰爭伊始,義軍陣中鑼鼓吶喊之聲,崩天裂地,軍士洶湧衝殺而來,如火如荼。這一次義軍來得銳不可擋,勢如破竹,城頭隋兵稍作抵抗,便紛紛潰散而逃,或死或降,居然不足半日,宣城即已告破。而當劉元進帶著義軍趾高氣昂地入城之時,才從降兵口中得知,王世充於城中留下了些老弱殘兵,他自己卻早於數日前帶著淮南軍趁夜遁往蕪湖,渡回廬江去了。

王世充望風落荒而逃,又一役大獲全勝,眼下宣城要塞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之廢柴三小姐

重生之廢柴三小姐

泡芙小子
關於重生之廢柴三小姐:重生之廢柴三小姐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