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長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45章 福將賈琮
賈雨村從衙門一出來,去了總兵衙門,賈琮便知道了。
他如今手上可用之人不少,這金陵城中,幾個重量級的人物,一舉一動都落在他的眼裡,見賈雨村已經上鉤,並且與譚靖等人勾結在一起,他也鬆了一口氣。
東南這邊,如今可為之事並不多了。
掙錢的營生框架已經全部搭建起來了,一干人在為他奔走效力,基本上不需要他事無鉅細,操心太多。
甄家的田地重新分配下去後,老百姓對他感恩戴德,他名望也有了。
雖只一個參將,他手上除了定置的四千人,還有上千他收攏的私兵。
別人掌兵都是吃空餉,他掌兵恰好相反,四千的籠子,他裝了近五千人。
帶兵,說難很難,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在這件事上,夏進基本上是手把手地教,賈琮自己也是天資聰穎,賞罰分明,糧餉給足,開通上升渠道,讓英勇善戰的人看不到天花板,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此,敢有不拼死效力之人?
他手下的這幫兵,不說人人都對他效死忠,有人想要收買背叛於他,也須得放大血了。
隊伍拉起來後,賈琮也有了底氣。
他原本就有了儘快梳理江南這些破事的計劃,眼下這群人聯手行動,正好省了他的時間,一網打盡,他也好早一步謀劃回京。
要不然,今日動文官世家,明日又牽扯上武官勳貴,跟驢拉屎一樣,既費心思又費時間,他可沒有這個耐心。
賈琮前往神兵營去看了一下火炮和火銃的進展,那煉丹的道士將火藥改進之後,威力提升,效能更加穩定,射程增加,煙霧減少,且不再受氣候溼度的影響。
九月中旬,一共十五萬件冬衣,一千火銃,兩百架火炮,以及三百萬兩白銀,裝上船之後,以往遼東送軍用物資的名義,運往京城。
冬衣和火火器將在京城進行轉運,而銀子的運送,所知之人甚少。
原本京中對於銀子的分配還沒有爭吵出個結果來,皇帝幾乎將所有的壓力全部都讓賈琮一個人承擔,太上皇執意要一百五十萬兩,皇帝不肯給,僵持著,賈琮背鍋。
皇帝不負我,我不負皇帝,但顯然如今,賈琮已經不願再為皇帝背這口鍋了,將銀子一股腦兒地送往京城之後,怎麼分配,就不關他的事了。
省得夜長夢多,又生出什麼事來,如今大順千瘡百孔,可不是隻有遼東一樁事。
臨敬殿裡,正是五日一次大朝會的時候,泰啟帝冠冕堂皇地端坐在御座之上,一雙精神欠缺的龍目緩緩掃過玉階之下的文武百官。
文官一列,站在首位的是首輔趙菘,身穿緋袍,錦雞補服,手拿笏板,清瘦削容,眼袋垂落,雖顯出垂垂老矣的模樣,但一雙三角眼裡精光閃現,藏精於拙。
勳貴一列,站在首位的是忠順親王,頭戴翼善冠,穿盤領窄袖赤袍,前後及兩肩上各繡赤金蟠龍,玉帶皮靴,尊榮中顯出幾分懶散來。
此時的忠順王爺面上雖然很平靜,但內心卻忐忑不安,今日大朝會上,皇上會將趙諮璧那封鹽政改革的摺子丟擲來,若他沒有料錯,這將會引發一次政潮,有太上皇側目,他很擔心皇兄會鎮壓不住。
大朝會上,先議了秋糧的徵收,就今年冬防災的事議過之後,工部尚書顏惟庸又要老生常談太上皇修樓的事,皇帝適時地打斷了他的話,拿起了龍案上的一份摺子遞給宋洪。
“宋洪,你把這份摺子,讀給眾卿聽一聽。”
宋洪將手中的拂塵輕輕一甩,抱在了懷裡,雙手接過摺子,看了一眼題目《兩淮鹽政利弊疏》,心頭一驚,不動聲色地清了清嗓子,這才唸了起來:
“竊謂,立法須公而溥,行法須嚴而密。然又善適通變之權,乃可久而無弊。唐劉晏只用淮鹽,遂濟國用,臣今姑議淮鹽利弊,即天下可推也。國初,以兩淮鹵地授民煎鹽,歲收課鹽有差,亦猶授民以田,而收其賦也。……兩淮行鹽地方數千裡,人民億萬家,所仰食鹽,只七十萬引……富室豪強挾海負險,多招貧民廣佔鹵地,煎鹽私賣,富敵王侯。故鹽禁愈嚴,富室愈橫,此之由也。……禁不如疏,鹽法疏通,私販為公,不惟利商人,實有以利貧灶也,救弊興利,莫此為善……“
大順的鹽政,是在前朝的基礎上,根據建朝初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
大順太祖高皇帝雄才大略,建朝初期,民生凋敝,外族虎視眈眈,沿著長城一帶西北線邊鎮不平,常有夷族叩邊,守邊將士們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