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申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54章 識數
當又一個月圓之夜來臨,梟那條用來計數的繩子已經打滿密密麻麻的繩結。
他還是不明白這樣做的用意。
張天仍然沒有解釋,只是又給他一條繩子,讓他接著計數,直到下一個月圓之夜。
他把孩子們召集起來。
“天哥!我會吹小星星了!”
“天哥!今天教我們新的曲目嗎?”
“天哥!你看我自己做的笛子!”
孩子們像一群活潑的鳥兒,嘰嘰喳喳地爭相求關注。
張天在部落裡的地位僅次於阿媽,在孩童間的人氣甚至還要超過阿媽,因為張天經常陪他們玩,帶他們做新奇有趣的事。
前幾日還用樹枝和麻線做了根袖珍版的釣竿,說是掛上毛球,可以釣猞猁。孩子們拿“釣貓棒”去逗小猞猁,小猞猁果然興奮地追著他們滿洞穴跑,人和獸都玩得不亦樂乎。
小孩的心思很簡單,誰和他玩得好,他就喜歡誰。
“今天我們玩點不一樣的。”
張天說著,取出一支竹笛、一個陶碗、一塊石頭放在孩子們面前,每取出一樣東西,那幾個牙牙學語的弟弟妹妹就用糯糯的聲音念出它們的名稱。
“有誰能找到它們的相同之處嗎?”他頒佈考題。
孩子們或瞪大眼睛或趴在地上,但無論從何種角度觀察,別說相同之處,一點相似之處都沒有!
梟忽然大聲說:“我知道了!它們的相同之處就是和其他東西都不同!”
孩子們都愣住,這話有點繞,他們沒聽懂。
張天啞然失笑,這話沒毛病,不僅沒毛病,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才說得出來,若是在玩腦筋急轉彎,他肯定過關了。
“這確實也算一個相同之處,還有嗎?”
“還有……我也不知道了。”
梟搖搖頭,宣告放棄。
見無人應答,張天公佈正確答案:“它們的‘數’是一樣的。”
有關數的概念族人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非常粗淺和模糊。
在族人的語言系統之中基本沒有數字,日常只會說一、二、很多,即便是他們嘴裡的一和二,也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在他們的概念裡,一可以代表少許,二可以代表多一些,再往上就是不可估量。
無法區分三和無窮大的原始人若是聽到老子三生萬物的說法,必定將之奉為圭臬。
不識數並不影響族群的繁衍和存續,事實上,生活中只有兩種情況需要用到精確的數:一個是族人的數量,另一個是各自的年齡。
這兩種情況使用結繩足以應付了。
隨著部落的壯大,人口和物資的數量會越來越龐大,尤其在進入農業社會,實施倉儲管理之後,需要用到精確數值的情況逐漸增多,多到結繩記數不足以應付的時候,便會自然而然誕生更為簡單的成體系的計數方式。
這和文字的演變是一個道理,本質上都是應需求而生。
現在雖無需求,但有張天,趁著冬日漫漫,正好教族人識數。
孩子們懵懵懂懂,梟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片刻後也微微皺起眉頭。
“大家都還記得自己的年齡吧?”
“記得!”
孩子們紛紛曲起手指,阿媽說過,每經歷一個冷天,就彎曲一根手指,這代表他們的年齡。
“年齡也是一種數。”
年齡是最易理解的自然數,識數從年齡教起再合適不過了。
張天指著薄荷懷裡的陶問:“等暖天到來,陶的年齡多大?”
這太簡單了,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彎曲大拇指。
“很好。”
張天也彎曲大拇指,說:“這個數叫做‘一’,等暖天到來,陶的年齡為一歲。”
“一歲……”
“黃,你多大了?”
張天問剛學會說話的黃。
黃以彎曲兩根手指回答。
“這個數叫做‘二’,你現在二歲了。”
“二歲……”
“青,伱多大了?”
青彎曲三根手指。
“這個數叫做‘三’,你現在三歲了。”
“三歲……”
“那我呢?我多大了?”
曲起四根手指的白問,緊接著,五、六、七歲的孩子也爭相詢問自己的年齡,彷彿在爭奪某種無上光榮的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