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呢別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一部分,多是老弱,則是留在宮裡做些雜活。
畢竟主子數量再怎麼少,也有三個要伺候,更別說還有前任天子的妃嬪。
皇宮又這麼大,沒人打理可不行。
……
其他的好管,培育算賬人才,去年新帝登基後便有了基礎,這次不過是擴大些人手,再學習了一把程傑上交的“表格”繪製和記賬方法而已。
但如何訓導,朱由檢也是頭一次上手。
雖從未有過此例,古人書中也沒怎麼提到過軍中有這樣的人員,但朱由檢莫名認定,若無梳理兵將情緒,上通下達政令之人,軍政是很難融合在一起的。
但朱由檢是個好學敢想的,也樂意去詢問他人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他有帶勇衛營的三千人的經驗,常同將士們講話,還有和宮人的交談,朱由檢很明顯的發現,不管結果如何,只要上位者做出了“樂意傾聽”的樣子,下面人便會流露出感動之色。
很多時候,
心中怨氣並不大,只是日積月累,越發無法平息。
朱由檢也知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
天底下的任何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堆積而成的。
所以這第一批訓導員,他沒做多餘的要求,只讓他們去盡力宣講當今天子有意於武事,並多聽聽士卒之言論,而不論是抱怨還是訴苦。
訓導員們聽到的看到的,都要總結成冊子,呈送給天子御覽,讓朱由檢坐在皇宮裡,也能知道士卒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因著這樣的俯下身,比起挺胸疊肚的當老爺要辛苦許多,也對訓導員的口才和素質要求很高,所以第一批訓導員,選的都是宮裡能踏實幹活,平日裡也做過什麼過份之事的。
趙懷義就是這麼一個人,平時伺候著鄭太皇太妃——
這位曾經的神宗寵妃如今年歲日大,而且因為國本之爭,更在宮中處境尷尬。
很多宮人也就在外人面前,給老太妃幾分體面,很多時候,主子僕人都是兩看兩相厭的狀態。
雖不至於真在這皇權中心之處做出以奴欺主之事,但日常態度粗心點、態度冷漠點、吩咐任務只做一半……是常有之事。
唯有趙懷義算作誠懇盡心。
崇禎天子因著要福王吐出一些土地,併為朝廷捐獻一些錢財時,去探望了一下老太妃,讓她寫信給福王,勸導一二。
若福王聽從,那皆大歡喜。
若是不聽,那朱由檢便要給他扣一個“不孝”的罪名。
不過朱由檢也並非咄咄逼人,
過去的事都過去了,既然他已然做了皇帝,那老太妃身為長輩,他自然會關照一二。
在看著老太妃住的宮殿破舊時,朱由檢便令人修整,並換了一批盡心的宮人。
而趙懷義因此得以入了天子之眼,然後一路選拔培訓,成了陝西三邊的“總訓導”。
趙懷義做的認真。
初時,榆林衛的將士發現有個面白無鬚的人在營地走來走去的時候,便知道這是上面派來的,打著關心將士的旗號,來監視他們的新監軍。
很多士卒對之並沒有好臉色,
反正趙懷義這“訓導”的身份,也沒能耐處置懲罰他們。
但趙懷義越挫越勇,一點也不在乎因為自己殘缺的身體而招來的白眼,在真替著將士們解決了一兩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譬如換個伙伕廚子,改善了下伙食口味後,這才被將士看做正常的人。
他按照天子的吩咐,每過一段時間,都用竹筆在自己的房間裡記下一些日常——
之所以用竹筆,那是因為比起毛筆,竹筆更加堅硬,學字書寫起來更加方便。
程傑他們記賬還用了炭筆,說是用不著寫幾個字就沾一次墨水,更實在輕便。
“榆林既下令,可自開鹽礦,令商人運糧實邊,可仍舊未改窮困。”
“然榆林之境況,已為三邊中最佳者,固原為三邊總鎮,其士卒軍餉仍有所拖欠,至今所補者,乃天啟七年至今之餉,再往前去所欠之餉銀未有發放。”
“皇爺下令從陝西募兵,大多去了薊鎮宣大,但充為三邊者也不少。”
“雖然清點虛冒,讓新兵得以入伍,總體上沒有新增太多人手,增加朝廷軍費,但陝西久困而受災,不可能真的保全三邊之穩固。”
趙懷義寫下這段日子以來的經歷和感悟,然後把信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