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呢別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說到做到。
但凡是在推廣甘薯種植上立了功勞的,都在元年之初的人事調整時,被朱由檢遷去了他省富足之縣。
功勞不夠但也有苦勞的,則是賞賜了銀兩,多加勉勵。
這便讓陝西官員們有了額外盼頭,做事起來也願意用心了。
若是今年陝西風調雨順,那很多亂子就會自己平息下去。
朱由檢如此期盼著,最終閉眼睡了過去。
……
等到武舉當天,
朱由檢又親自去了武舉會試之處,不擺儀仗,只做尋常官吏暗中觀察。
畢竟皇帝出面,那當時殿試之時。
他見有兩人能將百斤大刀運轉自如,其他人雖不能百斤,但八十斤也能操持隨心,便高興的跟隨侍的高忠他們道,“朕又得英雄人物!”
商敬石見有人能馬上開弓,五十步正中靶心,也在不停點點頭。
雖比不上自己,但也算好射術了。
可惜張石頭之前身為響馬,沒能參加武舉,不然憑藉他的天生神力,想來也能在這考場上炫力耀武。
不過想著他們馬上就要去薊鎮,有的是打仗立功的機會,也不再遺憾。
之後放榜,毫無問題。
畢竟會試考官可是知道天子有過來觀望的,若有手腳,天子並不介意用主考官的人頭來平息考生們的怒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及至殿試時,朱由檢在武英殿親自檢閱武貢生們的風采。
他甚至看的心癢難耐,親自下場,跟人比試騎馬弓箭。
其他大臣看的直接皺眉。
只是朝廷對武舉之制,多不完善,並沒有說不準天子親自下場的——
前宋太祖當年測試文狀元,一時之間在兩個讀書人間難以抉擇,還讓他們打一架分勝負呢!
比起皇帝這種“侮辱”狀元的命令,皇帝自己“侮辱”自己,應該不算過份。
起碼內閣都沒有吱聲,主考的英國公張維賢也只在旁邊樂呵。
而武舉的最後專案,仍是做題。
畢竟朱由檢也不想選出來只有勇力的武夫,能文武雙全者,必然是人才。
經過一定時間的批閱後,朱由檢欽點王來聘為一甲第一名武狀元,翁英為一甲第二名武榜眼,張載賡為一甲第三名武探花。
隨即降旨,令武榜進士同文榜進士一樣,舉行盛大的傳臚大典。
天子親御金鑾,文武百官齊集殿下,聽鴻臚寺官傳唱武狀元、武進士的姓名。
金殿傳臚的第三天,又賜恩榮宴。
可謂對此屆武進士們,極盡殊榮。
“如今國家多難,處處用兵,朕得賢才,豈不珍重?”
“武進士同一般從軍報國者不同,既入金鑾,便要為國家將才之儲,故諸位還需多讀兵書文法,不可偏廢文武!”
“我朝太廟,多以武臣陪祀,今日朕既同諸位宴飲,來日未必不能於太廟中相守相望!”
朱由檢高舉酒杯,對著在座的武進士們殷殷叮囑。
武進士們也紛紛舉杯,為天子慶賀。
說罷,朱由檢又讓人抬出來一把精鋼所鑄的大刀,鞘上雕花,極是名貴。
原是會試比武那日,王來聘的大刀揮舞得極為精彩,朱由檢喜愛他的英武過人,特意從寶庫中挑出來一把寶刀,令兵仗局再行精鑄,以賜王來聘。
除了武狀元有此賞賜,榜眼翁英也因善強弓而受賜精弓一把,探花張載賡因大力而受賜一把大槊。
三人俱驚喜交集,上前謝恩:“皇上重武若此,臣等效命疆場,不捐軀殺賊,何以報聖恩!”
朱由檢哈哈大笑,將三人扶起。
之後,朱由檢又將這批武進士安排去地方任職,為守備之官。
戰場軍務之上,只要有功勞,升遷是非常快的,故不同於文官入仕,初時多授之以七八品職務。
朱由檢見武進士之勇武得力,自然想著要他們幫忙鎮守一方,收復疆土,又恐驟然而得高位,反為其害——
大明朝的武職多是世襲,武舉不過是用於補充之制。
兩百載以來,各地已然形成了諸多將門,地盤經營得牢固,不是天子隨便派個人過去,便能撼動的。
不過如果朱由檢多派幾百的話,那又是兩說。
起碼在數百勇士掄著刀提著火銃過去的時候,直隸衛所中的千戶百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