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逐飛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浩然齋是甘州城最大的書齋,大儒經義、文人詩賦、軍事謀略、市井閒談甚至閨閣柔情應有盡有。店主不知是何來頭,在這繁華熱鬧之地經辦起一間書冊齊全的書齋,而且生意十分興隆。
林書閣進了書齋,入目的是擺得整整齊齊的簡牘,各種書籍分門別類,甚至有用紙裝訂的書冊,店裡來來往往穿梭的是穿著各式文人長袍,或拿著簡牘讀得如痴如醉,或眉頭緊鎖,正在思索文意。
他往裡走了幾步,裡面的人頭都不抬,絲毫不受影響。
林書閣以前就瞭解過這個地方雖然地處偏遠,但文風斐然,出過好幾代大儒,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這位客官,需要什麼書?”夥計壓低聲音詢問。
“有沒有剛入學小孩讀的書?我弟妹都是十二歲。”
不過這個時代十二歲可不算小孩了,八到十五歲可都是成童了,朝廷規定小學讀《孝經》《論語》,入太學再讀五經。林清遠和林萱現在入學,應該需要繼續研讀《孝經》《論語》。林家當年也算詩書傳家,家中到現在還留有書簡,二人從小便讀了《論語》。
所以只需先買《孝經》便可以。
果然,夥計伸手示意,“客官可以來這邊,這邊是大儒鄭經作注的《孝經》,鄭經是我朝當時名家,五經博士,他做的註解幾乎是我朝文人必讀。”
“這邊是我定遠郡大儒王玄作的注本,相比較剛才的通俗易懂,適合孩童,不知客官選哪一類呢?”夥計侃侃而談,似乎讀過書,對各種名家註解如數家珍。
名儒作注肯定會引經據典,對小孩來說晦澀難懂,林清遠和林萱雖然有基礎,但步子邁得高了還是不行,得一步一步來。
“先拿第二類我……”
“哥哥,拿鄭經的注。”謝諶一直沒開口,突然搶先一步說道。
“為何?”
謝諶看了一眼夥計,夥計識趣立刻說道:“客官先看,有問題再叫我。”
“哥哥,鄭公是朝廷親封五經博士之一,其註解乃是我朝文人通讀,必定符合上意。私家注書會有個人註解摻雜,不適合阿遠和阿萱。”
“哥哥若是擔心他們難讀懂,我可以幫忙解讀。”
林書閣微微一愣,他不是說他被羌人擄去,何時學得這些。
像是知道林書閣所想,謝諶眉目低垂,帶著一絲懷念,“我小的時候,我大父親自帶我讀的《孝經》,後來……”
他臉色微變,目光流露出憂傷。
林書閣一看他神情,忙道:“仲宣莫非是神童,小小年紀便熟讀大儒經書。”
謝諶張嘴預備說什麼,神思又轉,道:“我也不算什麼神童,就是學得早了些。”
古人果然恐怖如斯,不愧是從小研讀經史,他這個古代文學碩士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比不上古人對經典的熟悉。
“少來,謙虛什麼,那就聽你的,我們買鄭經注本。”
“好。”
林書閣拿好書去找夥計,“我們選好了,就要這一種,要兩冊。”
簡冊沉重,夥計用書袋一一裝好,還細心貼好了標籤,又在木牘上寫上今日時辰,註明已買兩冊《孝經》。
林書閣看得新奇,這似乎是自己當給李縣令的法子。
“這是縣衙裝書籍文書的法子,我家主人也是學來的。”夥計一臉驕傲。
林書閣輕笑,微微道:“很有新意,不過木牘難儲存,用紙會更好。”
“誰說不是呢?可是紙張昂貴還不好用,我們升斗小民,不如用竹簡木牘。”
李縣令拿到改良造紙術的方法,定會找人試著製作紙張,“應該快了……”
“什麼快了?”夥計疑惑道。
林書閣笑道:“沒什麼,夥計,兩冊多少錢?”
“總共五百錢。”
古代買書是真貴,窮人家的孩子吃飽飯都是問題,哪裡的閒錢供孩子讀書,光買書就能花光幾口之家好幾個月的口糧。
買完書,當時李縣令賞的兩千錢也就花得七七八八了。
養家真是愁人,不過家裡糧食充足,自己還有工資,家裡沒有用大錢的地方的話,應該勉強夠用。
“仲宣,我們回家吧。今晚想吃什麼?”
“哥哥做得我都喜歡。”
“昨晚菌湯還剩一些,熱一熱往湯裡下點面,再拌個素菜如何?”
“好,肯定很好吃。”
……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