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論“虞晃案”
——兼談朱詹
張仕一
(扶正閣幽州,遼西郡 0)
摘要:秦穆宗在位初期,延續了其父親秦光宗的原則,試圖繼續抑制門閥勢力。而秦穆宗採取的手段,主要是透過任用寒門以掌控尚書檯和中書檯,以實現對門閥勢力的抑制,這種過於激進的方式最終導致寒門人士與門閥人士之間的尖銳對立,寒門人士與門閥人士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雙方的矛盾以高隆五年的“虞晃案”為總爆發點。在“虞晃案”中,對立的雙方分別是以朱詹、虞晃為代表的寒門人士和以冉垕、冉由為代表的門閥人士,最終,冉垕以虞晃擅自調動郡兵為由,成功彈劾了虞晃,使虞晃被免官,門閥人士贏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而“虞晃案”間接導致了東秦後期門閥勢力的膨脹與北境邊防的廢弛,為東秦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關鍵詞:東秦;“虞晃案”;虞晃;朱詹;門閥
“虞晃案”指的是東秦穆宗高隆五年,東秦朝堂之上針對時任幷州刺史虞晃率兵追擊韃靼是否應當被致罪一案產生的一次激烈爭論,爭論的雙方分別為以朱詹為代表的寒門人士和以冉垕為代表的門閥人士。“虞晃案”的相關爭論最後以冉垕為代表的門閥人士取得勝利告終,虞晃最終被撤職,朱詹等人此後也被彈劾下臺。“虞晃案”最終使東秦朝堂與地方上的寒門人士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打擊,使門閥勢力迅速膨脹,從而導致東秦的朝政腐朽與邊防廢弛,最終為東秦的滅亡埋下伏筆。本文擬結合現存史料,對“虞晃案”的始末進行闡述與分析。
一、“虞晃案”的背景:穆宗初期“寒閥之爭”
考察“虞晃案”相關鬥爭的全過程,不難發現,“虞晃案”相關鬥爭的本質,是以朱詹為代表的寒門人士與以冉垕為代表的門閥人士之間的鬥爭。因此,“虞晃案”爆發的最重要之背景,即在於秦穆宗在位初期寒門與門閥之間的鬥爭(以下簡稱“寒閥之爭”)。
如所周知,秦穆宗即位初期,延續了其父親秦光宗抑制門閥的傾向,並作出了進一步推進,採取了更為激進的措施,透過任用寒門擔任尚書檯和中書檯的最高長官,來控制朝政,抑制門閥勢力。1而秦穆宗在尚書檯和中書檯任用的寒門人士主要是以朱詹、楊運二人為代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擔任尚書檯令的朱詹,2因此,朱詹事實上就成為了秦穆宗在位初期寒門人士的總代表。
由於秦穆宗的舉動過於暴露其目的性,因此,以朱詹、楊運為代表的寒門人士擔任尚書檯和中書檯最高長官之後,很快受到了來自門閥勢力的攻訐:
高隆二年,(朱詹)為尚書檯令。往時尚書檯令惟聖王、宋王寧、劉彪曾臨,聖王襄贊高帝,開闢天下;宋王舉旗東洲,光復乾坤,皆有不世奇功,且皆貴為皇親(注曰:秦皇家尊聖王在太廟,故言之為皇親);劉彪族第高顯,當時門閥。詹既非名門,又無戰勳,一旦顯擢宰相,天下驚駭。詹既拜相,常晝夜不離臺司,勤勉庶務,甚得稱職,然門閥貴士,頗不容之,常絆其事,而不能沮詹克功。3
運門第不顯,一朝登為宰相,人皆疑之。然運在中書,斷決敏速,當時以為良才,而門閥重臣,頗忌恨之。4
時尚書檯令朱詹、中書檯令楊運皆以寒門為臺相,(冉)垕頗忌之,屢尋織纖之愆,或強理為辭,連章彈之,穆宗初不以為意,後意稍移。5
時朱詹、楊運為臺相,(嚴)南自以門閥高第,恥居二人之下,常與妻妾言曰:“朱楊何來豎子,敢青旗赤車!”(注曰:秦制,四臺令出行儀仗,青旗赤車)6
可見,在秦穆宗任用朱詹和楊運之後,東秦朝堂之上形成了寒門與門閥勢力之間的對立。那麼,對立雙方的情況如何?這是值得考察的一個問題,也是弄清“虞晃案”爆發背景的一個關鍵。
首先是寒門人士一方。《前秦書·朱詹傳》:
(朱)詹善品人倫,每舉薦良才,拔幽州刺史公孫赫,擢幷州刺史虞晃,舉工部尚書王嶠,薦秘書丞林絳,皆得任名。7
由此可知,寒門人士總代表朱詹在控制尚書檯後,任用了公孫赫、虞晃、王嶠、林絳等人(這些人無一例外皆為寒人)。在此,受制於史料限制,姑且不論朱詹、楊運與公孫赫、虞晃、王嶠、林絳等人的關係密切程度如何,但毋庸置疑的是,透過官職任用,這些寒門人士之間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聯絡,他們之間存在著利益共存的紐帶,可以被視為當時東秦朝堂與地方上的一支寒門勢力,其顯然以朱詹為核心。
其次是門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