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勻的紙膜。
展開全部
現代
現代製紙工序已經機械化。
步驟
描述
磨木紙漿(groundwood pulp)
利用機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纖維,又稱為機械紙漿(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為一般機械漿、精製機械漿、熱磨機械漿等。
化學紙漿(cheical pulp)
利用化學法將纖維與木質素分開以取得木材纖維,主要可再分為蘇打漿、亞硫酸鹽漿、硫酸鹽漿等。
半化學紙漿(seicheical pulp)
結合機械法與化學法之製漿方式,可再分為中性半化學漿、冷蘇打漿、化學機械漿等。
起源爭議
20世紀50年代以前,各界對蔡倫是造紙術發明人的說法,並無異議。直到20世紀50年代,化學史家袁翰青首次挑戰了這一“歷世紀論”。他認為,像造紙這樣一門多原料、多工序、多品種的技術,由一人發明,似乎不大符合實情。尤其是蔡倫作為一個太監,知識面有侷限性。袁翰青在1954年第12期的《科學通報》上,首次提出“蔡倫是造紙術的改良者而不是發明者。”次年,當時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的張德鈞,撰文反駁袁文觀點。13
1979年,主管造紙局的輕工業部副部長王毅之率中國科技代表團訪問日本。參觀東京造紙博物館時,發現展覽說明中說“蔡倫以前的西漢已經有了紙”非常生氣,認為這與中國的歷史定論不同。代表團回國後,正好趕上國內媒體報道陝西扶風發現蔡倫之前的西漢麻紙。從這時起,輕工業部正式介入蔡倫是否是紙的發明人的論戰。13
1987年9月11日,中國造紙學會舉行紀念蔡倫發明造紙術1882週年大會。會上,中國科協名譽主席、政協副主席周培源說,“決不可輕率地貶低蔡倫和修改歷史”。大會最後宣佈: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為期30年的紙史爭議自即日起告結束。次日,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紙史爭議的“官方定論”。13
灞橋紙發掘人、陝西省博物館程學華專門針對該大會點名撰寫了《西漢灞橋紙的補述論證與有關問題的說明》,在這份長達17頁的《說明》中,程學華詳細闡釋了灞橋紙的發現經過、墓葬位置、斷代依據等。此外,程用了一半的篇幅“揭穿了調查組深入調查的真相”:前後三次來調查的人員均要求他改變自己原有的說法。程學華在《說明》中寫道,“這是學術研究領域內的怪事”。13
,!
紙史委員會委員安嘉麟曾撰寫文章指出,蔡倫造紙說是“歷史定論”,關係到祖國尊嚴和榮譽,神聖不可侵犯。挑戰此說已不再是學術問題,而是是否愛國、維護國家尊嚴的政治問題。13
日本學者、東京大學教授中山茂在其書中說,“由於感情問題作祟,反對紙的西漢起源說,只好說‘灞橋紙不能以紙定論’。” 13
隨著甘肅放馬灘紙和懸泉置紙先後發現,關於蔡倫是否是紙的發明人的爭論漸漸平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初中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引入了1986年甘肅天水發現的放馬灘紙,正式使用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說法”。而關於“西漢有紙說”的學術著作也逐漸被國際學術界所接受。13
然而,新的發現和學術著作並沒說服反對者。2005年10月,湖南省嶽麓出版社出版了《紙祖千秋》。這本近55萬字的文集收錄了100多篇文章,清一色地由堅持蔡倫發明造紙術觀點的人撰寫。13
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高階工程師王菊華認為,灞橋紙並不是紙,放馬灘紙地圖也不是紙,很可能是帛。中國造紙學會和王菊華持相同觀點,該學會秘書處雷煌認為,考古研究是項非常嚴謹的過程,雖然學界對於誰最早發明造紙術有爭議,但並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澆紙法造紙術早於蔡倫的抄紙法,首創和影響力決定蔡倫的歷史地位無可動搖。3
目前,學者多認為,蔡倫雖然不是造紙術的唯一發明者,但是他在改進和推廣造紙技術方面所作出的歷史貢獻,是不容否認的。西漢的植物纖維紙,為蔡倫造紙打下了基礎。經過蔡倫的改進,造紙才開始脫離紡織業,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手工業。蔡倫之後,用紙作為書寫材料的記載大大增多。魏晉南北朝時期,伴隨著用紙書寫的普及,特別是紙作為書寫工具的地位得到制度上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