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第五門:雜學! (第1/3頁)
一兩故事換酒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場鴉雀無聲。
前面還試圖爭辯的劉三吾,此刻也選擇了閉嘴。
這是他們不能碰的滑梯。
一定程度上,夏之白的想法,是有利有弊。
利的方面,自然是‘誅九族’‘連坐’等酷刑或許能被遏制住,這會讓很多官員暗鬆口氣,同時夏之白也在有意收緊官員的權利,讓官員不能再那麼明目張膽的行私刑。
整體來看是在給天下百姓鬆綁。
在給統治者收緊。
其中具體利弊,也要因人而異。
至少就他們而言,雖然說的不討喜,但規範一點,對他們沒什麼壞事,至少陛下不會一生氣,就對他們喊打喊殺的,性命方面多少能保障一點,不過他們也清楚,夏之白再怎麼規範,都規範不到陛下頭上。
但萬一呢
閣樓外朱標微微蹙眉。
他前面聽到夏之白的話,心中其實是十分不悅。
公家行事,豈容夏之白道長短
尤其夏之白還大言不慚的‘否定’大誥,甚至還試圖將大誥拉下來,這種膽大妄為的事,即便是他都沒敢想過,他心中也是奇了怪了,夏之白哪來的膽子,敢去打《大誥》的主意
那可是父皇最得意之作。
每年寧願縮衣緊食,也要在天下廣傳。
如今天下,若是《大誥》不能背下來,可都是要被治罪的,夏之白倒好,不僅對《大誥》沒有絲毫尊重,甚至還想把《大誥》給拉下來,這若是讓父皇知曉,指不定要動多大的肝火。
只是聽完夏之白的解釋,朱標又不禁沉思起來。
父皇編寫《大誥》,他其實知曉原因。
朱元璋原本是想透過頒行《大誥》峻令,使臣民知畏而不敢輕犯,但實際上並未收到應有的效果。
甚至前不久父皇還抱怨。
“大誥一出,惡人以為不然,仍蹈前非。”
但正如夏之白所說,《大誥》的處罰是在《大明律》之上的,而且其效力在《大明律》之上,雖然父皇本意是用來嚴懲臣民犯罪,彌補律文的不足,順便藉此對天下普法,但事與願違,短時間依舊難以迅速普及和深入人心。
又因為元代長期法紀鬆弛,地方官民對其能否切實施行都持觀望態度。
《大誥》如今更多的倒像是恐嚇。
是一種案合本。
但因為父皇太過看重,反而讓《大誥》這類‘刑事特別法’,凌駕在了《大明律》之上,造成了如今的頭重腳輕,而地方官員見父皇這麼看重大誥,也紛紛以《大誥》來懲治罪罰,造成地方百姓怨聲載道。
只是敢這麼直截了當的質疑的,普天之下恐也只有夏之白了。
朱標嘆道:“夏之白,你還真是讓孤有些頭疼啊,等會回去,你讓孤怎麼給父皇交代呢”
“不過夏之白提的,先透過教化讀書人的方式,來宣傳大明律跟大誥,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如今天下能讀得起書的,多是有一定家產的家族,這些人地位不算低,也較為容易受到地方官府針對,若這些人因遭遇到了不公,率先起來反對,反而比照本宣科的頒發《大誥》來的更立竿見影。”
“而且讀書人才是天下的基石。”
“讓他們學習我大明的道德與法制,未嘗不能燃起他們心中的正義之火。”
“為民納言,為民聲張,也未必不可。”
朱標點點頭。
他對將道法納入教材深表認同。
另一邊。
見其他學士怯怯不敢言,夏之白暗暗搖了搖頭。
這些學士的思想教條太嚴重了。
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當眾表露出來。
夏之白道:“至於最後一門,我列為的是雜學,裡面包羅永珍,某種意義上,算得上是用來增長見識的,也有一些對當下發展的思考跟探索,雜學的內容很多很雜,而唯有多思考,才能有新的想法,也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出一定的突破。”
“宋代以來。”
“儒家學說陷入到了瓶頸。”
“在宋末便有儒生,發現了一個問題。”
“就是舊有的生產體系,已開始出現生產力跟生產關係的不匹配。”
“儒家的大儒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但始終難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他們也始終在思考方法,而沒有將問題歸於到方向,而雜學就是要解放思想,以當代的切實情況,對當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