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科技革新 (第3/4頁)
月灣的莎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終於改變了態度。
就在這時,湯若望神父帶來了一個更令人興奮的發現。他從明朝宮廷檔案中找到了鄭和下西洋時期的一份特殊航海圖。這份圖紙不僅記錄了洋流和風向,更包含了一種獨特的天文定位方法。
\"這種方法與我們歐洲的天文導航有異曲同工之妙,\"湯若望解釋道,\"如果能夠結合兩者的優點...\"
這個發現立即引發了一場頭腦風暴。艾儒略神父,這位精通數學的耶穌會士,很快發現了兩種導航系統的互補性:中國的\"牽星術\"在近海導航時更為精確,而歐洲的天文定位法則在遠洋航行中優勢明顯。
\"如果我們能將兩者結合...\"艾儒略的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但技術融合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首先遇到的就是測量單位的統一問題。中國傳統的\"裡\"與歐洲的\"海里\"存在差異,這直接影響到航海距離的計算。
李修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麼不創立一個全新的航海計量體系?\"
這個提議在東方技術學院引發了激烈討論。有人支援統一標準,但也有人擔心這會帶來混亂。正在爭論不休時,南懷仁神父帶來了一個意外發現。
\"你們看這個,\"他展示了一份來自宮廷的古老文獻,\"明朝時期其實就嘗試過建立統一的航海度量衡。\"
這個發現給了眾人啟發。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個融合中西特點的新計量體系逐漸成型。他們採用了歐洲的經緯度概念,但在細節測算上借鑑了中國傳統的方法。
更令人興奮的是,馬庫斯醫生在研究明代航海醫書時,發現了一個防治壞血病的秘方。\"這裡記載了在船上種植新鮮蔬菜的方法,\"他激動地說,\"而且還有一種特殊的發豆芽技術!\"
這個發現立即引起了轟動。要知道,壞血病一直是困擾遠洋航行的最大難題之一。歐洲艦隊常常因此損失慘重。
馬庫斯立即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他們在打狗港的船廠旁建立了一個試驗農場,嘗試在船上種植各種蔬菜。
\"看這個,\"他指著一個特殊設計的木箱,\"這是根據明代航海記載改良的種植箱。上層種植綠葉蔬菜,下層可以培育豆芽。最妙的是,它能隨著船的搖晃自動調節水位。\"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研究中國傳統的醃製技術。\"維生素c不僅存在於新鮮蔬菜中,\"馬庫斯解釋道,\"某些特定的醃製方法也能保留相當含量。\"
這些發現很快在聯盟的船隊中得到應用。一年後的資料顯示,採用新方案的船隊中,壞血病的發病率降低了近八成。這個成果震驚了整個航海界。
但科技創新並未止步於此。李修然注意到,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中有一個特殊的設計:船艙隔離。這讓他想起了現代船舶的水密艙設計。
\"如果我們能將這個理念與歐洲的造船技術結合...\"他的提議立即得到了船廠總工程師張天志的響應。
張天志是一位精通中西造船技術的能手。在鄭芝龍的船廠工作多年,他對東西方船隻的優劣瞭如指掌。\"歐洲船隻在大風浪中更穩定,但中國船隻的載重和操控性更好。如果能夠取長補短...\"
於是,一個大膽的計劃開始實施。他們決定建造一艘前所未有的新型船隻,融合東西方造船技術的精華。這艘船被命名為\"融通號\"。
\"融通號\"的建造在打狗港的大船廠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艘船採用了歐洲船隻的龍骨結構,但融入了中國多層水密艙的設計。船身採用中國傳統的V形船底,既保證了穩定性,又提高了航速。
最具創新性的是它的帆裝系統。張天志巧妙地將中國的縱帆與歐洲的橫帆結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複合帆裝\"。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航速,更讓船隻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風向。
\"看這個,\"張天志指著船尾的特殊設計,\"這是根據鄭和寶船的舵技術改良的。我們增加了雙舵系統,讓大船轉向更加靈活。\"
但創新往往伴隨著質疑。一些保守的船匠認為這種\"雜交\"設計會帶來災難。\"船是要靠它救命的,\"一位老船匠搖著頭說,\"經不起這樣的胡鬧。\"
就在爭議最激烈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給了\"融通號\"一個意外的檢驗機會。當時,港口內停泊著十幾艘各式船隻,包括歐洲最先進的蓋倫船和中國傳統的福船。
颱風來臨時,\"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