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華嚴會上讚歎《華嚴經》是經王。難道說,後世宏揚經教的人,一定要在全部藏經的五大部中,分出彼此高低,而不能對各部經加以特別的讚歎嗎?
(註解:全部大乘經分類為五種大部。即:( 一) 華嚴部,( 二) 方等部,( 三) 般若部,( 四) 法華部,( 五) 涅盤部。)
修禪宗者贊禪宗,修淨土者贊淨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會其義,不可以詞害意。孟子稱孔子生民未有之聖,然孔子見堯於羹,見舜於牆,見周公於夢,其效法企慕乎三聖者,何其至誠如是之極也。
修禪宗的人讚歎禪宗,修淨土的人讚歎淨土。不這樣就不能讓他人產生正信,發起景仰。不過,應該善於領會其中的意義,不可以詞害意。如孟子稱讚孔子,“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聖人了”。然而孔子因為極度仰慕前賢,在菜羹中看見堯帝,在牆壁上見到舜帝,在夢裡見到周公,他( 雖身為未有之聖人,卻仍然 )效法仰慕這三位聖人,竟然誠心到了如此之極點!
唸佛人但能真切唸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
唸佛的人只要能真切唸佛,自然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免除那些刀兵水火等災難。即便是宿世業力牽引,也是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有遭遇災殃者,只要其在平日有真切信願,一定會在遇難的時候蒙佛接引。
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
如果現生證得唸佛三昧,當然已經證入聖賢之流,自己的身體就像影子一樣,刀兵水火都不能妨礙它。縱然現在遇到災難,實際上並沒有一點兒痛苦。可是在茫茫世界中,這樣的人究竟有幾個呢?
行願品義理宏闊,文字微妙。誦之令人人我眾生之執著,化為烏有。往生淨土之善根,日見增長。理宜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未持此經,即修淨土,亦屬偏僻薄福耳。
《普賢行願品》義理宏闊,文字微妙。讀誦此經,令人們對人、我、眾生的執著化為烏有,往生淨土的善根每天增長。按理說,應該以此經自己行持並勸化他人。但是,不能把未受持《行願品》這部經就去修習淨土,認為是修法偏頗、福分不足。
蓮池,蕅益等,亦皆極力讚揚。彌陀要解中有云,如來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末後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噫,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詞繁義蝕,餘唯有剖心瀝血而已。所以無隱謂華嚴即廣本彌陀,彌陀即略本華嚴。觀二大師之言,則知看經不具圓頓眼,其孤負佛恩處多矣。
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等祖師,也都極力讚揚《阿彌陀經》。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如來一代時教,唯獨《華嚴經》中說明一生圓滿成佛,而一生圓滿之因,在最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童子,以及華藏海眾菩薩也往生淨土啊!《華嚴經》要給予我們的教導,卻在《阿彌陀經》中,而自古至今,天下相信的人少,懷疑的人多,言詞繁多,義理毀失,我只有剖心瀝血來闡明此理了”!所以無隱禪師說:《華嚴經》就是廣本的《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就是略本的《華嚴經》。讀了蕅益、無隱二位大師的言論,就知道看經如果不具圓融而直捷的眼力,那麼辜負佛恩的地方就有很多啊!
(不慧)拙作,雖義有可取,不當以實千古之傑構,非一代之常文過譽,不幾以凡濫聖,置寸木於岑樓之上乎。
我的拙作,雖然義理有可取,不應當用“實千古之傑構,非一代之常文( 確是流傳千古之傑作,而非應時而作之普通文章 )”來過份讚譽,這樣豈不是以凡濫聖嗎?好比把短木放在高樓上,並說短木比高樓還高。
汝前書謂揚州之行,願相隨喜,吾未曾進止。繼思汝高堂有親,室有弱妻少子,理宜在家修持,不可外面賓士。以主人若在,外虞自然不起。倘久出不歸,不但孝教有失,或恐小人乘間,盜賊水火,皆須預計。不但揚州不可去,即普陀亦不須來。縱慾談敘,郵局代為通知。彼此之情既達,而所費實無幾何。豈不兩得其宜乎。
你前封信中說:揚州之行,願相隨喜( 隨印祖去揚州 )。我當時沒有勸阻你,繼而想到你母親在家中,還有弱妻少子,理應在家修持,不可在外面奔走。因為主人如果在家,外患自然不起。倘若